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大模场光波导的1700nm波段偏振复用光源和双色孤子光源建造及其成像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言第8-15页
    1.1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PM)的原理及其发展现状第8-10页
    1.2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光源需求第10-12页
        1.2.1 满足深层成像需求的1700nm波段高能飞秒脉冲光源第10-12页
        1.2.2 满足多色成像需求的多色飞秒脉冲光源第12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第12-15页
第二章 孤子自频移效应(SSFS)以及基于孤子自频移效应的多光子显微成像光源第15-20页
    2.1 孤子自频移效应第15-17页
        2.1.1 光孤子第15-16页
        2.1.2 孤子自频移效应第16页
        2.1.3 光波导材料第16页
        2.1.4 孤子自频移效应的应用第16-17页
    2.2 基于孤子自频移效应的多光子显微成像光源第17-18页
    2.3 基于孤子自频移效应的多光子显微成像光源的优化方案第18-20页
第三章 偏振复用光源系统的建造及其在多光子显微成像中的应用第20-31页
    3.1 偏振复用光源系统的设计依据第20-22页
    3.2 基于无保偏结构光子晶体棒(PC rod)的偏振复用光源系统建造及其成像应用第22-26页
        3.2.1 实验装置建造第22-23页
        3.2.2 飞秒脉冲光源的产生第23-25页
        3.2.3 三光子荧光成像应用第25-26页
    3.3 基于保偏大模场光纤(LMA)的偏振复用光源系统建造及其成像应用第26-28页
        3.3.1 实验装置建造第26页
        3.3.2 飞秒脉冲光源的产生第26-27页
        3.3.3 二次谐波成像应用第27-28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第28-31页
第四章 双色孤子光源系统的建造及其在多光子显微成像中的应用第31-43页
    4.1 双色孤子光源系统的设计依据第31-34页
        4.1.1 预啁啾调节技术第31-33页
        4.1.2 基于啁啾脉冲放大系统的飞秒光纤激光器(FLCPA)第33-34页
    4.2 双色孤子光源系统的实验装置建造第34-38页
        4.2.1 双色孤子光源系统的实验装置第34-36页
        4.2.2 泵浦光脉宽与双色孤子波长的关系第36-37页
        4.2.3 泵浦光脉宽与双色孤子波长间隔可调谐范围的关系第37-38页
    4.3 荧光珠子的双色三光子成像第38-41页
        4.3.1 成像系统以及双色孤子光源要求第38-40页
        4.3.2 成像应用第40-41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第41-43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力对GeP3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的调控
下一篇:涡旋光场的高速调控及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