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EFTA的建立、发展及其经贸情况 | 第14-20页 |
2.1 EFTA的建立与发展 | 第14页 |
2.2 EFTA成员国的综合实力 | 第14-18页 |
2.2.1 EFTA成员国经济实力 | 第15-17页 |
2.2.2 EFTA成员国对外贸易情况简介 | 第17-18页 |
2.2.3 EFTA成员国FDI情况简介 | 第18页 |
2.3 EFTA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情况 | 第18-20页 |
第3章 EFTA负面清单限制行业分析 | 第20-30页 |
3.1 EFTA成员国集团签署负面清单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EFTA给予签约国负面清单文本的浮动性变化 | 第21-28页 |
3.2.1 EFTA对签约国不符措施和限制行业——以香港为例 | 第24-25页 |
3.2.2 签约国对方-EFTA文本的不符措施和限制行业——-以香港为例 | 第25-27页 |
3.2.3 冰岛与其他签约国(除香港外)的不符措施和限制强度 | 第27-28页 |
3.3 对两个国家组织清单差异性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3.3.1 经济体量差异 | 第28-29页 |
3.3.2 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对其的热衷度不同 | 第29页 |
3.3.3 对主导全球经济秩序的愿望不同 | 第29-30页 |
第4章 EFTA负面清单的累积限制强度分析 | 第30-41页 |
4.1 数据处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30-31页 |
4.2 EFTA-签约国累积限制强度分析 | 第31-37页 |
4.3 签约国-EFTA累积限制强度分析 | 第37-40页 |
4.4 对EFTA及其签约国限制行业及其限制强度的总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EFTA与国际负面清单的比较 | 第41-51页 |
5.1 EFTA与中、美负面清单实施模式的比较 | 第41-42页 |
5.1.1 EFTA与中、美负面清单的文本模式的比较 | 第41-42页 |
5.1.2 EFTA与中、美负面清单的文本模式阶段性演变 | 第42页 |
5.2 EFTA和中、美负面清单限制范围特征比较 | 第42-47页 |
5.2.1 EFTA成员国负面清单的限制行业 | 第42-45页 |
5.2.2 美国负面清单的限制行业 | 第45-46页 |
5.2.3 中国负面清单的限制行业 | 第46-47页 |
5.3 EFTA和中、美负面清单限制强度特征比较 | 第47-51页 |
5.3.1 EFTA负面清单累积限制强度 | 第47-48页 |
5.3.2 美国负面清单累积限制强度 | 第48-49页 |
5.3.3 中国负面清单的累积限制强度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性评述与建议 | 第51-55页 |
6.1 结论性评述 | 第51-52页 |
6.2 建议 | 第52-53页 |
6.3 论文以后的研究方向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