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推进中俄农业合作交流 | 第10页 |
1.2.2 提高中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第10页 |
1.2.3 丰富两国的农业资源 | 第10页 |
1.2.4 实现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农产品的转化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农业双边贸易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页 |
2.2 地缘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2.3 要素秉赋理论 | 第17页 |
2.4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中俄农业双边贸易合作现状 | 第19-29页 |
3.1 中俄之间农业双边贸易规模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3.2 中俄之间农业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3.3 中俄之间农业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 第24-29页 |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俄农业双边贸易的实证分析 | 第29-40页 |
4.1 基于RCA和TII指数的测度 | 第29-34页 |
4.1.1 选取RCA和TII指数的原因 | 第29页 |
4.1.2 RCA指数的测算 | 第29-31页 |
4.1.3 TII指数的测算 | 第31-33页 |
4.1.4 基于RCA和TII指数测算的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4.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农业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4.2.1 贸易引力模型介绍 | 第34-35页 |
4.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5-37页 |
4.2.3 模型建立 | 第37-38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第5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5.1 结论 | 第40-41页 |
5.1.1 中俄两国农业双边贸易趋势利好 | 第40页 |
5.1.2 大规模的农业双边贸易规模还未形成 | 第40页 |
5.1.3 中俄农业双边贸易互补性强,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 第40页 |
5.1.4 中俄农业双边贸易影响因素众多,应管控政府的调节方向 | 第40-4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5.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页 |
5.2.2 建立中俄农业合作基地 | 第41-42页 |
5.2.3 加大农业科研投资 | 第42-43页 |
5.2.4 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 第43-44页 |
5.2.5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机制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