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3-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5页 |
1.1.1 高原肺水肿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1.2 白杨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 | 第22-25页 |
1.2 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3.1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26页 |
1.3.2 7-羟乙基白杨素对高原肺水肿大鼠的干预作用 | 第2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第二章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3-51页 |
2.1 材料 | 第33-35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33-3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2.1.3 试剂 | 第34-35页 |
2.2 方法 | 第35-38页 |
2.2.1 分组及处理 | 第35-36页 |
2.2.2 肺组织含水量测定 | 第36页 |
2.2.3 肺微血管通透性检测 | 第36-37页 |
2.2.4 肺组织HE染色观察 | 第37页 |
2.2.5 肺组织生化指标检测 | 第37页 |
2.2.6 ELISA检测蛋白含量 | 第37-38页 |
2.2.7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重现性检测实验 | 第38页 |
2.2.8 统计学方法 | 第38页 |
2.3 结果 | 第38-46页 |
2.3.1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的初步筛选 | 第38-41页 |
2.3.2 不同模型对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41-43页 |
2.3.3 不同模型对大鼠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4 高原肺水肿大鼠模型重现性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2.4 讨论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7-羟乙基白杨素对高原肺水肿大鼠的干预作用 | 第51-101页 |
3.1 材料 | 第52-54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52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3.1.3 药物与试剂 | 第53-54页 |
3.2 方法 | 第54-62页 |
3.2.1 7-羟乙基白杨素抗高原缺氧活性评价实验 | 第54-55页 |
3.2.2 7-羟乙基白杨素对HAPE大鼠干预作用实验 | 第55-56页 |
3.2.3 7-羟乙基白杨素预防大鼠HAPE初步机制研究实验 | 第56页 |
3.2.4 大鼠体重记录 | 第56页 |
3.2.5 肺组织含水量检测 | 第56页 |
3.2.6 肺微血管通透性检测 | 第56-57页 |
3.2.7 肺组织HE染色观察 | 第57页 |
3.2.8 血气检测 | 第57页 |
3.2.9 血常规检测 | 第57页 |
3.2.10 生化指标测定 | 第57页 |
3.2.11 ELISA实验检测蛋白含量 | 第57页 |
3.2.12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 第57-61页 |
3.2.1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 | 第61-62页 |
3.2.14 统计学方法 | 第62页 |
3.3 结果 | 第62-90页 |
3.3.1 7-羟乙基白杨素抗高原缺氧活性评价结果 | 第62-63页 |
3.3.2 肺组织含水量检测结果 | 第63-64页 |
3.3.3 大鼠体重变化差异 | 第64-66页 |
3.3.4 肺组织病理变化观察结果 | 第66-67页 |
3.3.5 血气指标分析 | 第67-70页 |
3.3.6 血常规分析 | 第70-72页 |
3.3.7 肺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72-75页 |
3.3.8 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75-78页 |
3.3.9 肺组织能量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78-80页 |
3.3.10 肺动脉压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80-83页 |
3.3.11 肺血管通透性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83-85页 |
3.3.12 肺泡清除能力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第85-88页 |
3.3.13 7-HEC对肺组织HAPE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88-90页 |
3.4 讨论 | 第90-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4.1 结论 | 第101页 |
4.2 展望 | 第101-10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工作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