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2.1 产业集聚与创新创业 | 第15-19页 |
1.2.2 产业集聚与演化 | 第19-23页 |
1.2.3 产业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23-24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5-2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27-2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8-56页 |
2.1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8-37页 |
2.1.1 基于区域地理的产业集聚理论 | 第28-34页 |
2.1.2 制度变迁下的产业集聚理论 | 第34-37页 |
2.2 产业演化理论 | 第37-45页 |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37-39页 |
2.2.2 产业演化动力 | 第39-44页 |
2.2.3 产业演化路径 | 第44-45页 |
2.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理论 | 第45-54页 |
2.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 第45-46页 |
2.3.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 第46-48页 |
2.3.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 第48-52页 |
2.3.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绩效 | 第52-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演化过程 | 第56-96页 |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 | 第56-66页 |
3.1.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形成 | 第56-60页 |
3.1.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 第60-63页 |
3.1.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演化阶段 | 第63-66页 |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动态演进特征 | 第66-81页 |
3.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测度 | 第66-67页 |
3.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及细分产业Moore值变化 | 第67-73页 |
3.2.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空间分布演进特征 | 第73-81页 |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演化路径 | 第81-93页 |
3.3.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 第81-82页 |
3.3.2 模型推导与结论 | 第82-92页 |
3.3.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路径选择 | 第92-9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演化动力 | 第96-132页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96-102页 |
4.1.1 内生性动力影响因素 | 第96-99页 |
4.1.2 外源性动力影响因素 | 第99-102页 |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2-114页 |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102-103页 |
4.2.2 模型设定 | 第103-106页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6-113页 |
4.2.4 两步LM法非平稳性检验 | 第113-114页 |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动力机制 | 第114-122页 |
4.3.1 市场主导动力模式 | 第115-119页 |
4.3.2 政府主导动力模式 | 第119-121页 |
4.3.3 市场-政府互动动力模式 | 第121-122页 |
4.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企业行为分析 | 第122-130页 |
4.4.1 问题描述 | 第122-123页 |
4.4.2 企业自由进出条件 | 第123-126页 |
4.4.3 企业集聚选择行为 | 第126-13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效应分析 | 第132-160页 |
5.1 理论假设 | 第132-143页 |
5.1.1 经济增长效应 | 第133-135页 |
5.1.2 外部性效应 | 第135-139页 |
5.1.3 拥塞效应 | 第139-141页 |
5.1.4 环境效应 | 第141-143页 |
5.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第143-147页 |
5.2.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 第143-144页 |
5.2.2 变量选取 | 第144-147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147-150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50-1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7-16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160-1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60-1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163-167页 |
6.3 主要创新点 | 第167-168页 |
6.4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68-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