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取回本人财物行为定性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案件定性标准多样 | 第11-16页 |
第一节 案件统计分析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影响判决的因素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如何理解行为侵犯的法益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占有说有扩大处罚范围之嫌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间说摇摆不定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所有权说符合司法实践要求 | 第18-22页 |
一、所有权说切合我国国情 | 第19-20页 |
二、所有权说反映犯罪本质 | 第20-21页 |
三、所有权说为司法实践支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非法占有目的对定性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一节 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非法占有目的对案件定性有决定性影响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刑法》91 条第2款的法律拟制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25页 |
第二节 该条文不支持构成财产类犯罪 | 第25-30页 |
一、定性财产犯罪违反了一物一权原则 | 第26页 |
二、立法原意在于划定侵犯公共财产类犯罪的范围 | 第26-27页 |
三、定性为财产犯罪需考虑实际损失 | 第27-28页 |
四、《刑法》的保障法性质不支持定性为财产犯罪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案件处理的标准化流程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行为方式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占有性质及占有人 | 第31-35页 |
一、秘密取回本人所有而为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 | 第31-33页 |
二、秘密取回本人所有而为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取回后又索赔 | 第35-37页 |
案件处理流程图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