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概述 | 第10-14页 |
1.2.1 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 | 第10-11页 |
1.2.2 基于阈值的分割方法 | 第11-12页 |
1.2.3 基于模糊聚类的分割方法 | 第12-13页 |
1.2.4 基于形变模型的分割方法 | 第13页 |
1.2.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割方法 | 第13-14页 |
1.3 基于图论的图像分割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图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图论方法在医学骨组织图像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Graph Cuts算法的图像分割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图论基础 | 第19-26页 |
2.2.1 图与网络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2.2 图与网络的存储 | 第20-22页 |
2.2.3 网络流与最大流算法 | 第22-26页 |
2.3 基于Graph Cuts算法的交互式分割 | 第26-30页 |
2.3.1 基于Graph Cuts算法的基本框架 | 第26-28页 |
2.3.2 图像特性与图论特性关系 | 第28-29页 |
2.3.3 Graph Cuts算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阈值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 | 第31-43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阈值分割算法 | 第31-34页 |
3.2.1 Otsu阈值分割 | 第32-33页 |
3.2.2 最大熵阈值分割 | 第33页 |
3.2.3 最小误差阈值分割算法 | 第33-34页 |
3.3 基于阈值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 | 第34-40页 |
3.3.1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算法思路 | 第35-36页 |
3.3.2 基于阈值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设计 | 第36-38页 |
3.3.3 基于阈值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具体实现 | 第38-40页 |
3.4 基于阈值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形态学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 | 第43-55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形态学基本运算 | 第43-46页 |
4.2.1 膨胀运算 | 第44页 |
4.2.2 腐蚀运算 | 第44-45页 |
4.2.3 开运算与闭运算 | 第45页 |
4.2.4 形态学操作实例测试 | 第45-46页 |
4.3 基于形态学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 | 第46-49页 |
4.3.1 标记自动生成算法设计 | 第46-47页 |
4.3.2 标记点生成结果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4.3.3 基于形态学标记自动生成的Graph Cuts算法基本流程 | 第48-49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4.4.1 图像分割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4.4.2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 | 第55-69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VTK简介 | 第55-59页 |
5.2.1 背景介绍 | 第55页 |
5.2.2 系统组成和框架 | 第55-57页 |
5.2.3 VTK可视化流程 | 第57-58页 |
5.2.4 VTK基本数据结构 | 第58-59页 |
5.3 系统总体概述 | 第59-60页 |
5.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59页 |
5.3.2 系统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 第59-60页 |
5.4 系统总体框架 | 第60-61页 |
5.4.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60-61页 |
5.4.2 系统功能描述 | 第61页 |
5.5 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 | 第61-68页 |
5.5.1 用户界面设计 | 第61-62页 |
5.5.2 基本文件操作模块设计 | 第62-64页 |
5.5.3 图像操作功能模块设计 | 第64-65页 |
5.5.4 图像分割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5.5.5 图像重建模块设计 | 第66-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