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17页 |
2 国内外无砟轨道概况 | 第17-22页 |
2.1 国外 | 第17-18页 |
2.1.1 日本 | 第17页 |
2.1.2 德国 | 第17-18页 |
2.2 我国 | 第18-19页 |
2.2.1 无砟轨道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2 我国无砟轨道结构结构类型及应用概况 | 第19页 |
2.3 主要技术特点 | 第19-22页 |
2.3.1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 第19-20页 |
2.3.2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 第20-21页 |
2.3.3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 第21-22页 |
3 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 第22-30页 |
3.1 轨道结构组成 | 第22页 |
3.2 轨道结构技术特点 | 第22-23页 |
3.3 轨道结构技术要求 | 第23-30页 |
3.3.1 路基地段 | 第23-25页 |
3.3.2 桥梁地段 | 第25-26页 |
3.3.3 隧道地段 | 第26-27页 |
3.3.4 排水系统 | 第27页 |
3.3.5 与轨道电路和综合接地的接口技术要求 | 第27-30页 |
4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伤损分类及伤损结构检查 | 第30-36页 |
4.1 双块式无砟轨道伤损分类 | 第30-31页 |
4.1.1 道床板裂缝 | 第30页 |
4.1.2 轨枕与道床板离缝 | 第30-31页 |
4.1.3 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与底座离缝 | 第31页 |
4.1.4 基础变形引起轨道结构伤损 | 第31页 |
4.2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伤损检查 | 第31-34页 |
4.2.1 检查方法 | 第32-34页 |
4.2.2 伤损评判标准建议 | 第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5 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离缝上拱修复技术研究 | 第36-49页 |
5.1 现场情况 | 第36-40页 |
5.2 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稳定性分析 | 第40-43页 |
5.2.1 路桥过渡段区域双块式无砟轨道锚固结构 | 第40-41页 |
5.2.2 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1-42页 |
5.2.3 成因分析 | 第42-43页 |
5.3 整治技术方案研究 | 第43-47页 |
5.4 预防技术对策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维修技术研究 | 第49-79页 |
6.1 维修方案设计 | 第49-68页 |
6.1.1 线路概况 | 第49-50页 |
6.1.2 整治原则 | 第50-51页 |
6.1.3 维修方案一 | 第51-55页 |
6.1.4 维修方案二 | 第55-66页 |
6.1.5 方案选择及优缺点 | 第66-68页 |
6.2 维修组织方案 | 第68-78页 |
6.2.1 维修方案 | 第68-75页 |
6.2.2 特殊条件下的维修措施 | 第75-76页 |
6.2.3 维修工作量 | 第76-77页 |
6.2.4 维修应急措施 | 第77-78页 |
6.2.5 逐级提速方案 | 第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7.1 结论 | 第79页 |
7.2 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 第83-84页 |
详细摘要 | 第8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