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反腐败、政治关联与企业信用借款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引言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0页
    1.3 研究方法及本文框架第10-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2 研究框架第12-13页
    1.4 本文创新点第13-14页
2.文献综述第14-20页
    2.1 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2.1.1 政治关联的内涵第14页
        2.1.2 政治关联与公司融资第14-15页
    2.2 关于信用借款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2.2.1 信用借款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2.2.2 正式制度与信用借款融资第16页
        2.2.3 非正式制度与信用借款融资第16-17页
    2.3 关于反腐败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4 关于地区差异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2.5 文献述评第19-20页
3.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第20-27页
    3.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2页
        3.1.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页
        3.1.2 理论基础第20-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27页
        3.2.1 政治关联与企业信用借款的关系第22-24页
        3.2.2 反腐败、政治关联与企业信用借款的关系第24-25页
        3.2.3 地区差异对反腐败效应的影响第25-27页
4.研究设计第27-32页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第27页
    4.2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第27-32页
        4.2.1 变量定义及度量第27-30页
        4.2.2 模型设计第30-32页
5.实证结果及分析第32-46页
    5.1 描述性统计第32-33页
    5.2 相关性分析第33-35页
    5.3 多元回归分析第35-40页
        5.3.1 政治关联与企业信用借款的回归分析第35-36页
        5.3.2 反腐败、政治关联与企业信用借款的回归分析第36-38页
        5.3.3 地区差异对反腐败效应影响的回归分析第38-40页
    5.4 稳健性检验第40-45页
        5.4.1 替换被解释变量企业信用借款比例的衡量方式第40-43页
        5.4.2 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检验第43-45页
    5.5 实证研究结果小结第45-46页
6.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6-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6-47页
    6.2 政策建议第47-48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危机传播中的政务微博功能研究--以“济南公安”为例
下一篇:反腐败、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金融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