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1.1 枣种质资源的研究 | 第9页 |
| 1.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9-10页 |
| 1.3 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研究 | 第10-13页 |
|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第2章 枣种质资源果实糖组分及其含量特征分析 | 第14-26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5页 |
| 2.2.1 标准曲线建立 | 第16页 |
| 2.2.2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 第16-17页 |
| 2.2.3 枣种质资源果实糖积累类型分析 | 第17-20页 |
| 2.2.4 基于果实糖分研究的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0-23页 |
| 2.2.5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 2.2.6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聚类分析 | 第23-25页 |
| 2.3 讨论 | 第25-26页 |
| 第3章 枣种质资源果实酸组分及其含量特征分析 | 第26-39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 3.2.1 标准曲线建立 | 第27-28页 |
| 3.2.2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酸组分及Vc含量分析 | 第28-29页 |
| 3.2.3 枣种质资源果实酸积累类型分析 | 第29-31页 |
| 3.2.4 基于果实酸组分研究的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1-35页 |
| 3.2.5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酸组分及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 3.2.6 枣种质资源果实中酸组分及含量聚类分析 | 第36-38页 |
| 3.3 讨论 | 第38-39页 |
| 第4章 枣实生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特征分析 | 第39-63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62页 |
| 4.2.1 枣品种实生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4页 |
| 4.2.2 枣品种实生后代群体单株间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分析 | 第44-49页 |
| 4.2.3 枣品种实生后代群体间果实糖酸组分含量分析 | 第49-52页 |
| 4.2.4 枣品种实生后代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7页 |
| 4.2.5 枣品种实生后代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聚类分析 | 第57-59页 |
| 4.2.6 枣品种实生后代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综合评价 | 第59-62页 |
| 4.3 讨论 | 第62-6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