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成矿区、成矿预测及成矿规律论文

格咱斑岩带复合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

作者简历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第18-22页
        1.2.1 复合成矿系统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格咱斑岩带斑岩铜钼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4 拟解决科学问题第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2-25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 论文完成主要工作量第25页
    1.5 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第25-26页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7-41页
    2.1 区域构造演化第27-32页
        2.1.1 构造格架第27-29页
        2.1.2 构造演化第29-32页
    2.2 成矿地质背景第32-41页
        2.2.1 区域地层第32-33页
        2.2.2 区域构造第33-34页
        2.2.3 区域岩浆岩第34-38页
        2.2.4 区域矿产分布第38-41页
第三章 典型矿床第41-195页
    3.1 红山-红牛大型铜钼多金属复合成因矿床第41-67页
        3.1.1 矿床地质特征第41-54页
        3.1.2 样品采集第54-55页
        3.1.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55-59页
        3.1.4 岩石化学第59-63页
        3.1.5 同位素第63-66页
        3.1.6 小结第66-67页
    3.2 休瓦促大型钼钨多金属复合成因矿床第67-92页
        3.2.1 矿床地质特征第67-77页
        3.2.2 样品采集第77页
        3.2.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77-80页
        3.2.4 岩石化学第80-85页
        3.2.5 同位素第85-87页
        3.2.6 流体包裹体第87-91页
        3.2.7 小结第91-92页
    3.3 铜厂沟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第92-124页
        3.3.1 矿床地质特征第92-106页
        3.3.2 样品采集第106页
        3.3.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106-114页
        3.3.4 岩石化学第114-118页
        3.3.5 同位素第118-119页
        3.3.6 流体包裹体第119-124页
        3.3.7 小结第124页
    3.4 东炉房钼铜多金属矿点第124-150页
        3.4.1 矿床地质特征第125-134页
        3.4.2 样品采集第134页
        3.4.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134-139页
        3.4.4 岩石化学第139-141页
        3.4.5 同位素第141-149页
        3.4.6 小结第149-150页
    3.5 普朗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第150-174页
        3.5.1 矿床地质特征第150-164页
        3.5.2 样品采集第164页
        3.5.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164-165页
        3.5.4 岩石化学第165-168页
        3.5.5 小结第168-174页
    3.6 松诺铜矿点第174-195页
        3.6.1 矿床地质特征第174-183页
        3.6.2 样品采集第183-184页
        3.6.3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184-186页
        3.6.4 岩石化学第186-188页
        3.6.5 同位素第188-189页
        3.6.6 小结第189-195页
第四章 复合成矿系统第195-224页
    4.1 印支期斑岩CU多金属成矿系统第195-206页
        4.1.1 成矿时限第196-197页
        4.1.2 成矿岩浆性质及源区第197-199页
        4.1.3 成矿物质来源第199-203页
        4.1.4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第203-205页
        4.1.5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第205-206页
    4.2 燕山期斑岩MO多金属成矿系统第206-216页
        4.2.1 成矿时限第206-208页
        4.2.2 成矿岩浆性质及源区第208-211页
        4.2.3 成矿物质来源第211-213页
        4.2.4 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第213-214页
        4.2.5 构造-岩浆-流体-成矿第214-216页
    4.3 复合成矿系统模型第216-224页
        4.3.1 复合成矿机制第216-221页
        4.3.2 复合成矿模式第221-224页
第五章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第224-244页
    5.1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第224-225页
        5.1.1 时间分布规律第224页
        5.1.2 空间分布规律第224-225页
        5.1.3 矿床共生组合第225页
    5.2 矿化信息研究第225-240页
        5.2.1 矿化地质信息研究第225-226页
        5.2.2 物探异常信息研究第226-232页
        5.2.3 化探异常信息研究第232-236页
        5.2.4 遥感地质信息研究第236-239页
        5.2.5 重砂异常信息研究第239-240页
    5.3 找矿模型建立第240-241页
    5.4 找矿方向及工作建议第241-244页
        5.4.1 找矿方向第241-243页
        5.4.2 找矿勘查工作建议第243-244页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存在问题第244-248页
    6.1 主要认识第244-247页
    6.2 存在问题第247-248页
致谢第248-250页
参考文献第250-269页

论文共2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兄终弟及”:君位继承与礼学论争
下一篇:A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