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网络平台移动支付功能的用户采纳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社会影响理论概况 | 第12-13页 |
1.3.2 行为科学概况 | 第13-14页 |
1.3.3 移动支付的信息技术接受理论概况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径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2章 理论假设和模型提出 | 第20-24页 |
2.1 理论假设的提出 | 第20-23页 |
2.2 模型的建构 | 第23-24页 |
第3章 实证研究 | 第24-39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实证数据的获取 | 第24-25页 |
3.2 数据处理和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 第25-28页 |
3.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28-33页 |
3.3.1 信度分析 | 第28-29页 |
3.3.2 效度分析 | 第29-33页 |
3.4 模型的拟合检验 | 第33-39页 |
3.4.1 模型初步拟合 | 第33-37页 |
3.4.2 调节效应检验 | 第37-39页 |
第4章 验证假设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1 验证假设 | 第39页 |
4.2 验证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2.1 个人影响过程 | 第39-40页 |
4.2.2 社会影响过程 | 第40-42页 |
第5章 促进用户采纳的策略 | 第42-46页 |
5.1 个人影响过程的发展策略 | 第42-43页 |
5.2 社会性影响过程的发展策略 | 第43-46页 |
第6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页 |
6.2 不足 | 第46-47页 |
6.3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就读硕士期间所担当的科研职务以及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