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黑色金属冶炼论文

超重力程序进行湿法碳酸化及转炉钢渣再利用

摘要第12-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4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加速碳酸化第16-24页
        1.2.1 自然界中的矿物碳酸化第16页
        1.2.2 加速碳酸化的途径第16-19页
        1.2.3 碱性固体废物的直接湿法碳酸化第19-20页
        1.2.4 直接湿法碳酸化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1.2.5 碳酸化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第22-24页
    1.3 原料与反应器介绍第24-37页
        1.3.1 转炉钢渣第24-29页
        1.3.2 电去离子技术第29-32页
        1.3.3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第32-37页
    1.4 水泥化学第37-40页
        1.4.1 水泥的组成第37页
        1.4.2 水化反应第37-39页
        1.4.3 辅助凝胶材料第39-40页
    1.5 选题思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40-43页
        1.5.1 选题思路第40-41页
        1.5.2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41-4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43-50页
    2.1 实验材料第43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3-44页
        2.2.1 主要试剂第43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3-44页
    2.3 主要表征方法第44-45页
        2.3.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44页
        2.3.2 扫描电镜分析第44-45页
        2.3.3 热重分析第45页
    2.4 静态浸出试验第45页
    2.5 碳酸化实验与产物分析第45-48页
        2.5.1 批次碳酸化实验第45-47页
        2.5.2 二氧化碳分析方法第47-48页
    2.6 水泥取代实验第48-50页
        2.6.1 水泥取代实验与产品性能分析第48-49页
        2.6.2 水泥成分计算方法第49-50页
第3章 转炉钢渣的物化性质及浸出行为第50-66页
    3.1 转炉钢渣的物化性质第50-53页
        3.1.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50-51页
        3.1.2 热重分析第51-52页
        3.1.3 扫描电镜分析第52页
        3.1.4 粒度分析第52-53页
    3.2 转炉钢渣中钙离子的浸出行为第53-60页
        3.2.1 初始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第53-54页
        3.2.2 溶液pH的影响第54-55页
        3.2.3 浸出动力学第55-60页
    3.3 转炉钢渣浸出时液相的其他变化第60-64页
        3.3.1 pH及氢氧根变化情况第60-63页
        3.3.2 钠离子变化情况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超重力碳酸化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第66-85页
    4.1 碳酸化产物的物化性质第66-70页
        4.1.1 X射线荧光光谱第66页
        4.1.2 热重分析第66-67页
        4.1.3 扫描电镜分析第67-68页
        4.1.4 粒度分析第68-70页
    4.2 操作条件对超重力碳酸化的影响第70-74页
        4.2.1 旋转填料床转速的影响第70-71页
        4.2.2 液固比的影响第71-72页
        4.2.3 混合液流速的影响第72-73页
        4.2.4 气体流速的影响第73-74页
    4.3 碳酸化动力学第74-80页
        4.3.1 动力学模型介绍第74-76页
        4.3.2 动力学分析第76-80页
    4.4 碳酸化中液相的变化情况第80-84页
        4.4.1 pH变化情况第80-81页
        4.4.2 钙离子变化情况第81-83页
        4.4.3 钠离子变化情况第83-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转炉钢渣用于水泥取代的性能评估第85-94页
    5.1 可行性分析第85-87页
        5.1.1 X射线荧光分析第85-86页
        5.1.2 毒性浸出测试第86-87页
    5.2 水泥成分分析第87-89页
        5.2.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87-88页
        5.2.2 矿物相组成第88-89页
    5.3 机械性能评估第89-93页
        5.3.1 蒸压膨胀测试结果第89-90页
        5.3.2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第90-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6.1 结论第94页
    6.2 创新点第94-95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泥质活性炭对含磷废水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