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混流装配线物料配送方式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MES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汽车混流生产线生产与同步物流运作体系 | 第19-33页 |
2.1 汽车混流装配线混流生产方式 | 第19-22页 |
2.1.1 汽车混流装配线及生产运作方式 | 第19-21页 |
2.1.2 汽车混流装配线生产特点 | 第21-22页 |
2.2 汽车生产计划与零部件同步物流运作管理 | 第22-27页 |
2.2.1 汽车生产计划运作管理 | 第22-24页 |
2.2.2 汽车零部件同步物流运作管理 | 第24-27页 |
2.3 汽车核心制造执行系统MES | 第27-29页 |
2.3.1 汽车MES系统内涵 | 第27-28页 |
2.3.2 汽车MES系统功能 | 第28-29页 |
2.4 汽车混流生产与同步物流体系框架 | 第29-32页 |
2.4.1 技术体系 | 第29-30页 |
2.4.2 系统框架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多目标汽车混流装配线车身排序优化 | 第33-47页 |
3.1 汽车混流装配线排序问题分析及模型建立 | 第33-39页 |
3.1.1 混流装配线车身排序计划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1.2 混流装配线生产排序约束分析 | 第35-37页 |
3.1.3 基于多目标汽车总装生产线车身排序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3.2 多目标汽车总装生产线生产排序模型求解 | 第39-43页 |
3.2.1 遗传算法理论 | 第39-41页 |
3.2.2 改进遗传算法设计 | 第41-43页 |
3.3 实例验证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汽车总装混流生产线配料件同步物流优化 | 第47-64页 |
4.1 基于电子看板的配料件同步配送优化 | 第47-54页 |
4.1.1 汽车总装车间零件上线物流模式分析 | 第47-50页 |
4.1.2 汽车总装车间配料件配送存在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4.1.3 基于电子看板的配料件同步配送流程优化 | 第51-54页 |
4.2 基于时间窗约束配料件同步配送路径优化 | 第54-63页 |
4.2.1 混流装配线同步配送路径问题描述 | 第54-56页 |
4.2.2 混流装配线同步配送路径模型建立 | 第56-57页 |
4.2.3 混流装配线同步配送路径模型求解 | 第57-60页 |
4.2.4 实例验证 | 第60-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汽车混流生产与物流同步系统实现 | 第64-74页 |
5.1 汽车整车厂MES总体设计 | 第64-67页 |
5.1.1 MES系统开发背景 | 第64页 |
5.1.2 MES系统框架设计 | 第64-66页 |
5.1.3 整车制造MES系统构建 | 第66-67页 |
5.2 车间平准化作业计划模块 | 第67-70页 |
5.2.1 业务分析 | 第67-69页 |
5.2.2 业务功能实现 | 第69-70页 |
5.3 车间同步物流配送模块 | 第70-73页 |
5.3.1 业务分析 | 第70-71页 |
5.3.2 业务功能实现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