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钯金属资源概况及其主要生产来源 | 第11-12页 |
1.2 钯的分离提取技术进展 | 第12-14页 |
1.2.1 沉淀与共沉淀法 | 第12页 |
1.2.2 离子交换吸附法 | 第12页 |
1.2.3 溶剂萃取法 | 第12-13页 |
1.2.4 固相萃取法 | 第13页 |
1.2.5 离子液体 | 第13页 |
1.2.6 液膜萃取 | 第13-14页 |
1.3 吸附剂介绍 | 第14-21页 |
1.3.1 天然吸附剂 | 第14-15页 |
1.3.1.1 活性炭 | 第14-15页 |
1.3.2 生物吸附剂 | 第15-16页 |
1.3.2.1 壳聚糖 | 第15-16页 |
1.3.3 无机吸附剂 | 第16-17页 |
1.3.3.1 硅胶 | 第16-17页 |
1.3.4 纳米材料 | 第17页 |
1.3.4.1 介孔二氧化硅 | 第17页 |
1.3.5 有机吸附剂 | 第17-21页 |
1.3.5.1 浸渍型吸附剂 | 第17-18页 |
1.3.5.2 化学接枝型吸附剂 | 第18-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新吸附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6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2-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 新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62页 |
2.2.1 2-(对-甲苯基巯基)-4,5-二氢噻唑树脂(TDT)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3-33页 |
2.2.1.1 元素分析 | 第24页 |
2.2.1.2 热重分析 | 第24-25页 |
2.2.1.3 XPS图谱 | 第25-30页 |
2.2.1.4 红外吸收光谱 | 第30-31页 |
2.2.1.5 TDT树脂吸附钯前后的SEM表征 | 第31-32页 |
2.2.1.6 BET表征 | 第32-33页 |
2.2.2 2-对-甲苯基巯基苯并二氢噻唑树脂(TBT)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3-43页 |
2.2.2.1 元素分析 | 第34页 |
2.2.2.2 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2.2.2.3 XPS图谱 | 第35-39页 |
2.2.2.4 红外吸收光谱 | 第39-40页 |
2.2.2.5 TBT树脂吸附钯前后的SEM表征 | 第40-42页 |
2.2.2.6 BET表征 | 第42-43页 |
2.2.3 2-甲基-5-(对-甲苯基巯基)-1,3,4-噻二唑树脂(MTD)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3-52页 |
2.2.3.1 元素分析 | 第43页 |
2.2.3.2 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2.2.3.3 XPS图谱 | 第44-49页 |
2.2.3.4 红外吸收光谱 | 第49-50页 |
2.2.3.5 MTD树脂吸附钯前后的SEM表征 | 第50-51页 |
2.2.3.6 BET表征 | 第51-52页 |
2.2.4 5-(对-甲苯基巯基)-1,3,4-噻二唑-2-硫醇树脂(MTT)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52-62页 |
2.2.4.1 元素分析 | 第53页 |
2.2.4.2 热重分析 | 第53-54页 |
2.2.4.3 XPS图谱分析 | 第54-59页 |
2.2.4.4 红外吸收光谱 | 第59-60页 |
2.2.4.5 MTT树脂吸附钯前后的SEM表征 | 第60-61页 |
2.2.4.6 BET表征 | 第61-6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TD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63-8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3.1.1 化学试剂 | 第6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63-64页 |
3.2 TD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64-79页 |
3.2.1 TDT树脂对钯的最大吸附容量 | 第64-65页 |
3.2.2 酸度的影响 | 第65页 |
3.2.3 接触时间的影响和吸附动力学 | 第65-69页 |
3.2.4 初始Pd(Ⅱ)浓度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 | 第69-71页 |
3.2.5 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71-72页 |
3.2.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72-75页 |
3.2.7 洗脱剂硫脲浓度的选取 | 第75-78页 |
3.2.7.1 CH_4N_2S-Pd(Ⅱ)的X单晶衍射 | 第75-78页 |
3.2.8 重复使用性 | 第78-79页 |
3.3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TB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80-9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80页 |
4.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80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80页 |
4.2 TB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80-92页 |
4.2.1 TBT树脂对钯的最大吸附容量 | 第80-81页 |
4.2.2 酸度的影响 | 第81-82页 |
4.2.3 接触时间的影响和吸附动力学 | 第82-85页 |
4.2.4 初始Pd(Ⅱ)浓度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 | 第85-87页 |
4.2.5 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87-88页 |
4.2.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88-90页 |
4.2.7 洗脱剂硫脲浓度的选取 | 第90-91页 |
4.2.8 重复使用性 | 第91-92页 |
4.3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MTD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93-10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93页 |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93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93页 |
5.2 MTD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93-105页 |
5.2.1 MTD树脂对钯的最大吸附容量 | 第93-94页 |
5.2.2 酸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5.2.3 接触时间的影响和吸附动力学 | 第95-98页 |
5.2.4 初始Pd(Ⅱ)浓度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 | 第98-100页 |
5.2.5 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2.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101-103页 |
5.2.7 洗脱剂硫脲浓度的选取 | 第103-104页 |
5.2.8 重复使用性 | 第104-105页 |
5.3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MT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106-119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106页 |
6.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06页 |
6.1.2 实验仪器 | 第106页 |
6.2 MTT树脂吸附Pd(Ⅱ)的性能研究 | 第106-118页 |
6.2.1 MTT树脂对钯的最大吸附容量 | 第106-107页 |
6.2.2 酸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2.3 接触时间的影响和吸附动力学 | 第108-111页 |
6.2.4 初始Pd(Ⅱ)浓度的影响和吸附等温线 | 第111-113页 |
6.2.5 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6.2.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114-116页 |
6.2.7 洗脱剂硫脲浓度的选取 | 第116-117页 |
6.2.8 重复使用性 | 第117-118页 |
6.3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几种树脂吸附钯的机理研究 | 第119-143页 |
7.1 TDT树脂吸附Pd(Ⅱ)的结构推测 | 第119-130页 |
7.1.1 推测结果一 | 第119-121页 |
7.1.2 推测结果二 | 第121-123页 |
7.1.3 推测结果三 | 第123-125页 |
7.1.4 推测结果四 | 第125-127页 |
7.1.5 推测结果五 | 第127-128页 |
7.1.6 推测结果六 | 第128-130页 |
7.2 TBT树脂吸附Pd(Ⅱ)的结构推测 | 第130-133页 |
7.3 MTD树脂吸附Pd(Ⅱ)的结构推测 | 第133-137页 |
7.3.1 推测结构一 | 第133-136页 |
7.3.2 推测结构二 | 第136-137页 |
7.4 MTT树脂吸附Pd(Ⅱ)的结构推测 | 第137-141页 |
7.4.1 推测结构一 | 第137-140页 |
7.4.2 推测结构二 | 第140-141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3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