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新三板定向增发的股东财富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5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一) 研究目的第15-16页
        (二) 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7-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二) 研究框架第18-19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9-20页
        (一) 研究方法第19页
        (二)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第20-33页
    一、定向增发的理论分析第20-23页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21页
        (二) 监管理论第21-22页
        (三) 管理层防御理论第22-23页
    二、国外文献综述第23-26页
        (一) 有关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的文献第24-25页
        (二) 关于定向增发定价机制的文献第25页
        (三) 关于定向增发利益输送的文献第25-26页
    三、国内研究文献第26-31页
        (一) 有关新三板定向增发的文献第26-28页
        (二) 有关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的文献第28-29页
        (三) 有关定向增发定价机制的文献第29-30页
        (四) 有关定向增发利益输送的文献第30-31页
    四、文献评述第31-33页
第三章 我国新三板定向增发现状分析第33-45页
    一、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第33-38页
        (一) 新三板概念第33-34页
        (二) 新三板市场挂牌规模第34-35页
        (三) 新三板市场交易规模第35-38页
    二、我国定向增发的政策演变第38-42页
        (一) 定向增发概念第38-39页
        (二) 新三板定向增发发行条件第39-42页
    三、我国新三板定向增发的发展现状第42-45页
        (一) 发行数量第42页
        (二) 募集金额第42-45页
第四章 新三板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的假设第45-50页
    一、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假设第45-46页
    二、不同认购对象的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假设第46-47页
    三、不同认购方式的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假设第47-48页
    四、大股东不同认购比例的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假设第48-50页
第五章 新三板定向增发股东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第50-73页
    一、新三板定向增发研究样本的选取及描述第50-54页
        (一) 样本选取说明第50-51页
        (二) 样本描述第51-54页
            1. 认购对象分类第51页
            2. 认购方式分类第51-52页
            3. 发行规模统计第52页
            4. 所属行业分布统计第52-53页
            5. 大股东认购比例统计第53-54页
    二、数据的处理和模型设计第54-56页
        (一) 数据的处理第54-55页
        (二) 实证模型的构建第55-56页
    三、描述性统计第56-61页
        (一)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第56-57页
        (二) 不同认购对象的描述性统计第57-58页
        (三) 不同认购方式的描述性统计第58-59页
        (四) 大股东不同认购比例的描述性统计第59-61页
    四、单变量检验分析第61-68页
        (一) 新三板定向增发全样本单变量分析第61-62页
        (二) 不同认购对象的单变量分析第62-64页
        (三) 不同认购方式的单变量分析第64-66页
        (四) 大股东不同认购比例的单变量分析第66-68页
    五、多变量回归分析第68-69页
    六、实证研究结论第69-73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73-78页
    一、研究结论第73-74页
    二、政策建议第74-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第82-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客户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顾客契合视角
下一篇:文件粒度的固态硬盘安全删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