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微型逆变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结构 | 第9-11页 |
1.2.2 微型逆变器的特征 | 第11-12页 |
1.2.3 微型并网逆变器的拓扑概述及分类 | 第12-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单级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的电路设计 | 第17-41页 |
2.1 微型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设计方案 | 第17-18页 |
2.1.1 微型并网逆变器的功能要求 | 第17页 |
2.1.2 单级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组成 | 第17-18页 |
2.2 解耦电容的选择 | 第18-21页 |
2.3 反激电路的设计 | 第21-28页 |
2.3.1 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模式选择 | 第21-24页 |
2.3.2 反激式变换器的设计 | 第24-28页 |
2.4 有源钳位电路的设计 | 第28-32页 |
2.4.1 低边有源钳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2.4.2 钳位开关管的选择 | 第31-32页 |
2.5 周波变换器及其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2-34页 |
2.5.1 全桥逆变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2.5.2 全桥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3-34页 |
2.6 单级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主电路的设计 | 第34-35页 |
2.7 检测电路的设计 | 第35-39页 |
2.7.1 光伏组件电压检测电路 | 第35-36页 |
2.7.2 反激电流检测电路 | 第36-37页 |
2.7.3 交流电压检测电路 | 第37页 |
2.7.4 交流电流检测电路 | 第37-38页 |
2.7.5 反激变换器过压保护检测电路 | 第38-3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单级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环及软件设计 | 第41-60页 |
3.1 电流环的设计 | 第42-47页 |
3.1.1 平均等效电路分析 | 第42-43页 |
3.1.2 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小信号建模 | 第43-45页 |
3.1.3 PI控制器参数的设计 | 第45-47页 |
3.2 PLL的设计 | 第47-53页 |
3.2.1 SOGI的原理 | 第48-49页 |
3.2.2 dp旋转坐标系的锁相原理 | 第49-50页 |
3.2.3 SOGI-SPLL的仿真模型 | 第50-53页 |
3.3 MPPT的设计 | 第53-55页 |
3.4 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3.4.1 主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3.4.2 关键子程序设计 | 第56-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单级反激式微型并网逆变器的仿真与试验 | 第60-73页 |
4.1 光伏组件的建模和仿真 | 第60-64页 |
4.1.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 第60-62页 |
4.1.2 光伏组件建模 | 第62-63页 |
4.1.3 光伏组件输出特性仿真 | 第63-64页 |
4.2 主要电路的仿真分析 | 第64-69页 |
4.2.1 低边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仿真分析 | 第64-65页 |
4.2.2 系统输出波形图以及分析 | 第65-69页 |
4.3 样机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3-74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授权的专利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