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药用作物病虫害论文--草本作物病虫害论文

广藿香青枯病菌Tn5转座子插入突变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述第13-23页
    1.1 广藿香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1.1 种质资源第13-14页
        1.1.2 栽培技术第14页
        1.1.3 病害防治第14-15页
    1.2 青枯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青枯病病原菌的概述第15-16页
        1.2.2 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第16-18页
    1.3 转座子插入突变技术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第18-23页
        1.3.1 转座子插入突变技术的概述第18-20页
        1.3.2 Tn5转座子及其转座复合体的介绍第20-21页
        1.3.3 Tn5转座插入诱变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第21-23页
第2章 影响Tn5转座子插入广藿香青枯病菌转化效率的因素第23-37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3-28页
        2.1.1 材料第23-25页
        2.1.2 方法第25-2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2.2.1 不同青枯菌菌株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研究第28-29页
        2.2.2 卡那霉素选择压力对青枯菌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9-30页
        2.2.3 青枯菌细胞生长状态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0-31页
        2.2.4 感受态细胞密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1-32页
        2.2.5 不同电场强度对青枯菌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2页
        2.2.6 不同青枯菌菌株转化效率的差异第32-34页
    2.3 讨论第34-37页
第3章 广藿香青枯病菌突变株的生长特性分析第37-4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7-38页
        3.1.1 材料第37页
        3.1.2 方法第37-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2.1 突变株菌落形态的观察第38-40页
        3.2.2 突变株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0-41页
    3.3 讨论第41-43页
第4章 广藿香青枯病菌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43-49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3-44页
        4.1.1 材料第43页
        4.1.2 方法第43-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4.2.1 继代突变株Kan~r基因的PCR鉴定第44-45页
        4.2.2 继代25代突变株菌落形态的变化第45-46页
        4.2.3 继代25代突变株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6-47页
    4.3 讨论第47-49页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结论第49页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62页
附录第62-76页
    附录Ⅰ 18株突变株的Tn5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序列测序结果第62-68页
    附录Ⅱ 18株突变株的Tn5转座子插入位点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第68-69页
    附录Ⅲ 英文缩略词表第69-70页
    附录Ⅳ EZ-Tn5~(TM) Tnp Transposome~(TM) Kit试剂盒说明书第70-73页
    附录Ⅴ Biospin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第73-75页
    附录Ⅵ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豆科凝集素基因Le4在水稻抗蚜虫中的作用
下一篇:利用Tn5转座子诱导广藿香青枯病菌插入突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