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及其信用生成机制分析 | 第16-20页 |
2.1 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 | 第16页 |
2.2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 | 第16-19页 |
2.3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信用生成机制 | 第19-20页 |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 第20-25页 |
3.1 货币政策传导的涵义 | 第20页 |
3.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点和主要机制 | 第20-25页 |
3.2.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 | 第20-21页 |
3.2.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 第21-25页 |
4、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4.1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影响 | 第25-27页 |
4.1.1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25-26页 |
4.1.2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 第26-27页 |
4.2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宏观影响 | 第27-28页 |
4.3 小结 | 第28-29页 |
5、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规模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9-38页 |
5.1 实证方法 | 第29-30页 |
5.2 变量的选择以及处理 | 第30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30-38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30-31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31-32页 |
5.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2-34页 |
5.3.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4页 |
5.3.5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4-37页 |
5.3.6 方差分解 | 第37-38页 |
6、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8-4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6.2.1 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开 | 第39-40页 |
6.2.2 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40-41页 |
6.2.3 完善货币统计口径 | 第41页 |
6.2.4 稳步推进货币市场改革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