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氮素污染现状和危害 | 第8页 |
1.2 生物脱氮技术 | 第8-11页 |
1.2.1 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 | 第8-9页 |
1.2.2 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研究 | 第11页 |
1.3.1 国内研究进程 | 第11页 |
1.3.2 国外研究进程 | 第11页 |
1.4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 | 第11-12页 |
1.5 厌氧氨氧化的反应机理 | 第12-13页 |
1.6 厌氧氨氧化菌 | 第13-14页 |
1.6.1 厌氧氨氧化菌的分类 | 第13页 |
1.6.2 厌氧氨氧化菌的结构 | 第13-14页 |
1.7 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7.1 温度 | 第14页 |
1.7.2 pH | 第14页 |
1.7.3 基质抑制 | 第14页 |
1.7.4 光 | 第14-15页 |
1.7.5 溶解氧 | 第15页 |
1.8 反应器的选取 | 第15-17页 |
1.9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18页 |
2.2 实验用水 | 第18页 |
2.3 接种污泥 | 第18-20页 |
2.4 分析方法及主要设备仪器 | 第20-21页 |
2.5 试剂的制备 | 第21-22页 |
2.6 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标准曲线 | 第22-23页 |
2.6.1 氨氮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 第22-23页 |
2.6.2 亚硝态氮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 第23页 |
2.7 实验内容 | 第23-25页 |
2.7.1 pH计的校准 | 第23-24页 |
2.7.2 温度的控制 | 第24页 |
2.7.3 pH的控制 | 第24页 |
2.7.4 浓度的控制 | 第24-25页 |
第3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5-43页 |
3.1 底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 第25-30页 |
3.1.1 氨氮底物 | 第25-28页 |
3.1.2 亚硝态氮底物 | 第28-30页 |
3.2 温度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温度对NH_4~+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2 温度对NO_2~-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pH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反应器进出水pH情况 | 第36-38页 |
3.5 反应器稳定运行情况 | 第38-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