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BMC的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词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5G候选多载波技术方案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3 宽窄带融合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专网移动通信标准 | 第17-18页 |
1.3.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标准 | 第18-19页 |
1.3.3 宽窄带融合系统技术 | 第19-20页 |
1.4 本文工作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面向5G通信系统的多载波技术 | 第22-38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 | 第23-29页 |
2.2.1 FBMC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2.2.2 FMT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6页 |
2.2.3 FBMC/OQAM系统及关键技术 | 第26-29页 |
2.3 通用滤波器多载波技术 | 第29-32页 |
2.3.1 UFMC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2.3.2 UFMC通信系统基本框架 | 第31-32页 |
2.4 多载波宽带与窄带融合系统 | 第32-36页 |
2.4.1 宽窄带融合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2.4.2 宽窄带融合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基于新空口波形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研究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基于快速卷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通信系统 | 第39-44页 |
3.2.1 快速卷积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2.2 快速卷积FBMC系统的滤波器结构 | 第40-41页 |
3.2.3 快速卷积FBMC系统的滤波器优化设计 | 第41-44页 |
3.3 通用滤波器多载波通信系统 | 第44-47页 |
3.3.1 新型UFMC系统收发机设计 | 第44-46页 |
3.3.2 UFMC系统的滤波器优化设计 | 第46-47页 |
3.4 多载波系统的复杂度分析 | 第47-49页 |
3.4.1 CP-OFDM系统复杂度分析 | 第47-48页 |
3.4.2 FBMC/OQAM系统复杂度分析 | 第48页 |
3.4.3 快速卷积FBMC系统的复杂度分析 | 第48-49页 |
3.4.4 UFMC系统复杂度分析 | 第49页 |
3.4.5 新型UFMC系统复杂度分析 | 第49页 |
3.5 多载波方案的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3.5.1 仿真系统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3.5.2 不同多载波技术方案的频谱特性 | 第51-52页 |
3.5.3 不同多载波技术通信系统的运算复杂度 | 第52-55页 |
3.5.4 不同多载波技术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基于多载波的宽窄带系统融合技术 | 第60-80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宽窄带融合系统架构与技术 | 第60-69页 |
4.2.1 宽窄带融合系统架构模型 | 第60-62页 |
4.2.2 宽窄带融合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第62页 |
4.2.3 宽窄带融合系统技术方案干扰分析 | 第62-64页 |
4.2.4 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4.3 宽窄带融合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 | 第69-74页 |
4.3.1 多载波峰均比定义 | 第69-71页 |
4.3.2 基于DTR峰均比抑制的干扰分析 | 第71-73页 |
4.3.3 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4.4 基于加窗削波方案的宽窄带干扰抑制技术 | 第74-78页 |
4.4.1 传统削波方案 | 第74页 |
4.4.2 加窗削波方案 | 第74-75页 |
4.4.3 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80-81页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