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的儿童听诊器概念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听诊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步骤、技术路线及意义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步骤 | 第15-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4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感性工学在医疗产品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2.1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1.1 感性工学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感性工学的提出 | 第19页 |
2.2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2.3 感性工学对于医疗产品的重要作用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认知机理的儿童医疗产品创新设计 | 第23-31页 |
3.1 产品创新设计认知机理的基础 | 第23-25页 |
3.1.1 信息加工模型 | 第23-24页 |
3.1.2 记忆 | 第24-25页 |
3.1.3 创造性思维 | 第25页 |
3.2 儿童认知与产品创新设计的相互作用 | 第25-27页 |
3.2.1 儿童的认知表现与发展 | 第25-26页 |
3.2.2 儿童的认知对产品设计的作用 | 第26-27页 |
3.3 医生的认知行为对医疗产品设计的作用 | 第27-29页 |
3.3.1 医生现状调研 | 第27-28页 |
3.3.2 医生认知行为对医疗产品设计的作用 | 第28-29页 |
3.4 基于认知机理的儿童产品创新方案过程模型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儿童听诊器设计相关要素分析 | 第31-41页 |
4.1 结构要素 | 第31-32页 |
4.1.1 听诊器的概念 | 第31页 |
4.1.2 听诊器的结构研究 | 第31-32页 |
4.2 功能要素 | 第32-33页 |
4.2.1 使用功能 | 第32页 |
4.2.2 情趣化功能 | 第32-33页 |
4.3 视觉要素 | 第33-37页 |
4.3.1 形态要素 | 第33-34页 |
4.3.2 色彩要素 | 第34-36页 |
4.3.3 交互界而 | 第36-37页 |
4.4 听觉要素 | 第37页 |
4.5 触觉要素 | 第37-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儿童听诊器设计的感性工学方法应用研究 | 第41-47页 |
5.1 儿童听诊器设计感性工学实现方法 | 第41-42页 |
5.1.1 感性工学实现的基本流程 | 第41页 |
5.1.2 儿童听诊器设计感性应用流程 | 第41-42页 |
5.2 感性工学设计方法的应用 | 第42-43页 |
5.2.1 感性的测量方法 | 第42-43页 |
5.2.2 样本图片的收集和选择 | 第43页 |
5.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43-45页 |
5.3.1 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2 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5.4 感性工学简化模型 | 第4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儿童听诊器概念设计 | 第47-59页 |
6.1 设计定位 | 第47页 |
6.1.1 使用人群定位 | 第47页 |
6.1.2 使用环境定位 | 第47页 |
6.1.3 产品定位 | 第47页 |
6.2 基于感性工学的儿童听诊器设计 | 第47-51页 |
6.2.1 感性语汇空间的研究 | 第47-50页 |
6.2.2 数据整合 | 第50-51页 |
6.3 感性评价 | 第51-52页 |
6.3.1 建立语义差分量表 | 第51页 |
6.3.2 产品样本感性评价 | 第51-52页 |
6.4 设计方案 | 第52-56页 |
6.4.1 设计灵感发散和调研 | 第52-53页 |
6.4.2 设计草图和方案 | 第53-56页 |
6.5 设计总结与验证 | 第56-5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71页 |
附录1——感性形容词分析 | 第71-73页 |
附录2——感性形容词调查问卷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