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苗药头花蓼活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定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8页
    1.1 头花蓼概述第10页
    1.2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研究方法第10-13页
        1.2.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2 头花蓼的化学成分第11-13页
    1.3 提取工艺的研究第13-15页
        1.3.1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第13-14页
        1.3.2 头花蓼的提取工艺第14-15页
    1.4 头花蓼的药理作用第15-17页
        1.4.1 抑菌作用第15页
        1.4.2 降血糖作用第15-16页
        1.4.3 抗氧化作用第16页
        1.4.4 降温作用第16页
        1.4.5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作用第16页
        1.4.6 抗炎镇痛的作用第16-17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7-18页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页
        1.5.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响应面优化提取头花蓼抑菌成分的提取条件第18-29页
    2.1 仪器与材料试剂第18页
        2.1.1 仪器第18页
        2.1.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18页
    2.2 实验方法第18-20页
        2.2.1 头花蓼样液的提取第18-19页
        2.2.2 样品抑菌实验第19页
        2.2.3 单因素实验第19-20页
    2.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0-23页
        2.3.1 乙醇体积分数对头花蓼提取率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第20-21页
        2.3.2 料液比对头花蓼提取率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第21页
        2.3.3 提取温度对头花蓼提取率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第21-22页
        2.3.4 提取时间对头花蓼提取率及抑菌效果的影响第22-23页
    2.4 响应面优化第23-28页
        2.4.1 响应面优化分析因素及水平选取第23页
        2.4.2 优化实验结果第23-28页
        2.4.3 抑菌结果分析第28页
    2.5 结论第28-29页
第三章 头花蓼提取物抑菌活性部位的筛选第29-37页
    3.1 仪器与材料试剂第29页
        3.1.1 仪器第29页
        3.1.2 材料与试剂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3.2.1 头花蓼不同极性萃取物的制备第29-30页
        3.2.2 头花蓼各个组分多酚含量的测定第30-31页
        3.2.3 头花蓼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1页
        3.2.4 头花蓼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6页
        3.3.1 头花蓼不同极性萃取物的多酚含量第32-33页
        3.3.2 头花蓼不同极性萃取物的黄酮含量第33-34页
        3.3.3 头花蓼各组分的抑菌活性第34-36页
    3.4 相关性分析第36页
    3.5 结论第36-37页
第四章 抑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第37-47页
    4.1 仪器与材料试剂第37页
        4.1.1 仪器第37页
        4.1.2 材料与试剂第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定性分析第37-38页
        4.2.2 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第38-39页
        4.2.3 化合物抑菌活性的测定第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4.3.1 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定性分析第39-43页
        4.3.2 各组分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第43-45页
        4.3.3 抑菌活性的研究第45-46页
    4.4 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头花蓼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初步研究第47-53页
    5.1 仪器与材料试剂第47页
        5.1.1 仪器第47页
        5.1.2 材料与试剂第47页
    5.2 头花蓼不同极性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第47-49页
        5.2.1 溶液的配制第47-48页
        5.2.2 实验方法第48页
        5.2.3 活性成分的初步鉴定第48-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5.3.1 头花蓼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第49页
        5.3.2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黄酮、多酚含量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5.3.3 正丁醇相的高液图第50-51页
        5.3.4 活性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研究第51-52页
    5.4 结论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辣木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功能研究
下一篇:白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