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课题支撑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1.2.1 物料输送状态采集与处理 | 第13-16页 |
1.2.2 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 第16-20页 |
1.2.3 控制建模及带速预测 | 第20-21页 |
1.2.4 系统仿真与实验技术 | 第21-23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1.3.1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 第26-29页 |
第2章 带式输送机能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73页 |
2.1 带式输送机结构及能耗特点 | 第30-34页 |
2.1.1 变频调速带式输送机结构 | 第30-31页 |
2.1.2 变频调速带式输送机能耗特性 | 第31-34页 |
2.2 带式输送机能耗测算模型 | 第34-40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2.2.2 基于能量转换能耗测算模型 | 第35-37页 |
2.2.3 基于阻力计算能耗测算模型 | 第37-40页 |
2.3 带式输送机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6页 |
2.3.1 结构参数对带式输送机能耗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2 工况参数对带式输送机能耗的影响 | 第41-45页 |
2.3.3 其他因素对带式输送机能耗的影响 | 第45-46页 |
2.4 带式输送机能耗测试试验台研制 | 第46-53页 |
2.4.1 带式输送机试验装置 | 第48-51页 |
2.4.2 带速监测装置 | 第51页 |
2.4.3 物料载荷检测装置 | 第51-52页 |
2.4.4 带式输送机功率监测系统 | 第52-53页 |
2.5 带式输送机能耗测试试验方案 | 第53-72页 |
2.5.1 试验目的 | 第53-54页 |
2.5.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4-58页 |
2.5.3 试验过程 | 第58-61页 |
2.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7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3章 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激光测量研究 | 第73-99页 |
3.1 物料瞬时流量激光测量理论基础 | 第73-80页 |
3.1.1 带式输送机动态计量原理 | 第73-74页 |
3.1.2 激光测量系统原理 | 第74-78页 |
3.1.3 激光扫描点云处理方法 | 第78-80页 |
3.2 基于激光扫描的物料瞬时流量数学模型 | 第80-89页 |
3.2.1 物料流轮廓激光数据采集 | 第81页 |
3.2.2 激光扫描点坐标转换 | 第81-83页 |
3.2.3 物料流截面轮廓边界提取 | 第83-85页 |
3.2.4 物料流截面面积计算 | 第85-87页 |
3.2.5 基于面元积分的物料瞬时流量建模 | 第87-89页 |
3.3 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激光测量系统 | 第89-94页 |
3.3.1 测量系统构建 | 第89-92页 |
3.3.2 物料流激光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 | 第92-94页 |
3.4 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测量及误差分析 | 第94-98页 |
3.4.1 实验准备及步骤 | 第94-95页 |
3.4.2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 第95-9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4章 考虑实际载荷的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建模 | 第99-120页 |
4.1 实际载荷下输送带受力分析 | 第99-103页 |
4.1.1 实际载荷分布模型 | 第99-101页 |
4.1.2 实际载荷分布下输送带平衡方程 | 第101-103页 |
4.2 带式输送机纵向动力学建模 | 第103-114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103页 |
4.2.2 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 | 第103-108页 |
4.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08-109页 |
4.2.4 拉紧装置动力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4.2.5 驱动装置动力学模型 | 第110-112页 |
4.2.6 动力学方程参数确定 | 第112-114页 |
4.3 实际载荷分布对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影响 | 第114-119页 |
4.3.1 实际载荷分布模型验证 | 第114-115页 |
4.3.2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115-11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5章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 第120-153页 |
5.1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问题描述 | 第120-126页 |
5.1.1 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性提法 | 第120-123页 |
5.1.2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策略 | 第123-126页 |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带式输送机能耗预测 | 第126-132页 |
5.2.1 建模基本思想 | 第126-127页 |
5.2.2 RBF神经网络 | 第127-129页 |
5.2.3 基于RBF神经网络能耗预测方法 | 第129-132页 |
5.3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 | 第132-140页 |
5.3.1 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算法 | 第132-134页 |
5.3.2 模糊PID参数自整定仿真模型 | 第134-136页 |
5.3.3 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实现 | 第136-140页 |
5.3.4 基于Matlab的模糊PID参数自整定仿真 | 第140页 |
5.4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试验系统 | 第140-144页 |
5.4.1 试验系统组成 | 第140-141页 |
5.4.2 节能控制决策系统 | 第141-142页 |
5.4.3 电气控制系统 | 第142-144页 |
5.5 带式输送机节能控制试验及能效分析 | 第144-152页 |
5.5.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44-145页 |
5.5.2 试验过程 | 第145-147页 |
5.5.3 试验结果及能效分析 | 第147-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3-157页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153-15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54-1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68-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