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概念重释 | 第14-17页 |
·苏南地区 | 第14-15页 |
·观光 | 第15-16页 |
·农业观光与观光农业 | 第16-17页 |
·观光农业园景观 | 第17页 |
·观光农业的兴起因素 | 第17-18页 |
·内因 | 第17-18页 |
·外因 | 第18页 |
·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国外 | 第18-20页 |
·国内 | 第20-22页 |
·观光农业园的研究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案例调研 | 第26-35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发展背景 | 第26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案例调研 | 第26-34页 |
·案例一:宜兴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 | 第26-28页 |
·案例二:昆山国家农业示范区大唐生态园 | 第28-29页 |
·案例三:无锡龙寺生态园 | 第29-31页 |
·案例四:溧阳吴楚农耕文化园 | 第31-32页 |
·案例五:巴城镇星期九农庄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 | 第35-73页 |
·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的理论依据 | 第35-37页 |
·现代农业理论 | 第35-36页 |
·观光需求理论 | 第36页 |
·景观规划理论 | 第36-37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的定位分析 | 第37-41页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 第38-39页 |
·客源市场条件分析 | 第39页 |
·环境资源条件分析 | 第39-40页 |
·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 第40页 |
·景观定位 | 第40-41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 | 第41-43页 |
·规划目标 | 第41-42页 |
·规划原则 | 第42-43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 | 第43-53页 |
·农业生产 | 第43-46页 |
·观光需求 | 第46-48页 |
·地域资源 | 第48-53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内容 | 第53-68页 |
·地域农业规划 | 第54-57页 |
·农业旅游规划 | 第57-62页 |
·地域景观规划 | 第62-68页 |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理论的整合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实践 | 第73-93页 |
·实例概况 | 第73页 |
·实例背景分析 | 第73-76页 |
·景观规划定位 | 第73-75页 |
·景观规划目标 | 第75-76页 |
·景观规划原则 | 第76页 |
·景观规划实践 | 第76-91页 |
·景观规划影响因素 | 第76-79页 |
·景观规划内容 | 第79-90页 |
·景观规划整合 | 第90-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页 |
·讨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图片索引 | 第98-99页 |
详细摘要 | 第99-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