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神经病学论文

多参数可调经颅磁刺激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引言第8页
    1.2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1 神经精神疾病的危害第8-9页
        1.2.2 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第9-10页
    1.3 经颅磁刺激技术概述第10-14页
        1.3.1 TMS简介第10-11页
        1.3.2 TMS常用的刺激形式第11-12页
        1.3.3 TMS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第14-16页
第2章 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第16-28页
    2.1 刺激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16-19页
        2.1.1 硬件系统设计第17页
        2.1.2 刺激主电路设计第17-18页
        2.1.3 刺激波形设计第18-19页
    2.2 波形输出仿真第19-25页
        2.2.1 单向梯形电流的控制第20-22页
        2.2.2 双向梯形电流的控制第22-24页
        2.2.3 簇状电流输出的电路仿真第24-25页
    2.3 多线圈控制方案设计及仿真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多参数可调经颅磁刺激装置的实现第28-42页
    3.1 系统电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28-31页
        3.1.1 降压输出电路第28-30页
        3.1.2 升压输出电路第30-31页
    3.2 磁刺激装置控制模块设计第31-32页
        3.2.1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第31-32页
        3.2.2 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32页
    3.3 逆变部分电路设计第32-36页
        3.3.1 IPM原理与选型第33-34页
        3.3.2 自举电路的设计第34-36页
    3.4 多线圈选通控制方案第36-37页
    3.5 系统测试结果第37-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4章 大脑球状模型下对刺激线圈的仿真分析第42-56页
    4.1 基本理论第42-44页
        4.1.1 电磁场计算理论第42-43页
        4.1.2 有限元理论第43页
        4.1.3 JMAG的分析方法第43-44页
    4.2 模型建立及定义刺激指标第44-46页
        4.2.1 头颅模型以及线圈模型第44-45页
        4.2.2 线圈聚焦度和刺激深度第45-46页
    4.3 商用刺激设备的对比仿真分析第46-49页
    4.4 线圈放置角度变化对刺激效果的影响第49-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总结第56页
    5.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感染HCT-8细胞相关microRNAs表达图谱分析
下一篇:迷迭香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及理化指标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