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隐孢子虫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病原学 | 第10-15页 |
1.2.1 隐孢子虫分类学及主要有效虫种 | 第10-11页 |
1.2.2 隐孢子虫虫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型 | 第11-13页 |
1.2.3 卵囊形态及生活史 | 第13-15页 |
1.3 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收集与纯化研究 | 第15-16页 |
1.3.1 卵囊获取方法 | 第15页 |
1.3.2 卵囊纯化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卵囊活性鉴定研究 | 第16页 |
1.4 体外细胞培养研究 | 第16-17页 |
2.MicroRNA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机制 | 第18页 |
2.3 Micro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技术 | 第18-19页 |
2.4 MicroRNA在寄生虫学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2.5 MicroRNA靶基因预测与生物信息学 | 第20-21页 |
3.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纯化方法建立 | 第22-29页 |
1.引言 | 第2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3.1 卵囊传代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3.2 卵囊除脂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3.3 卵囊纯化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4.结论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牛源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在HCT-8细胞中的内生发育研究 | 第29-36页 |
1.引言 | 第29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3页 |
3.1 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中C.parvum的内生发育过程 | 第33页 |
3.2 HCT-8 细胞中不同时间点 C. parvum 检测 | 第33页 |
4.结论与讨论 | 第33-36页 |
第四部分 牛源微小隐孢子虫Ⅱd亚型感染HCT-8细胞相关microRNA表达谱分析 | 第36-47页 |
1.引言 | 第36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1 总RNA浓度、纯度及质量控制测定 | 第39-41页 |
3.2 试验组与试验对照组差异表达microRNA筛选及聚类分析 | 第41-44页 |
3.3 靶基因预测结果 | 第44-45页 |
4.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五部分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ABSTRACT | 第56-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