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蚕庄金矿七里山矿区地质建模及储量估算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课题背景与理论来源第8-9页
    1.2 国内外矿产储量估算方法总结第9-11页
    1.3 研究区位置及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5 研究工作概述第13-15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2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0页
    2.1 地层第15-16页
        2.1.1 胶东群第15-16页
        2.1.2 荆山群第16页
        2.1.3 粉子山群第16页
        2.1.4 蓬莱群第16页
        2.1.5 第四系第16页
    2.2 构造第16-17页
    2.3 岩浆岩第17-18页
        2.3.1 玲珑岩体第17-18页
        2.3.2 郭家岭岩体第18页
        2.3.3 滦家河岩体第18页
        2.3.4 脉岩第18页
    2.4 区域矿产分布第18-20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0-29页
    3.1 矿区地质特征第20-23页
        3.1.1 地层第20-22页
        3.1.2 构造第22页
        3.1.3 岩浆岩第22-23页
    3.2 矿体特征第23-25页
    3.3 矿石特征第25-26页
        3.3.1 矿石物质成分第25页
        3.3.2 矿石结构构造第25-26页
    3.4 围岩蚀变第26-27页
    3.5 成矿阶段第27-29页
        3.5.1 热液成矿期第27-28页
        3.5.2 表生期第28-29页
第4章 3DMine矿业工程软件介绍第29-32页
    4.1 三维核心模块第29页
    4.2 测量模块第29页
    4.3 地质模块第29-31页
        4.3.1 地质数据库第30页
        4.3.2 三维建模第30页
        4.3.3 块体模型第30页
        4.3.4 地质统计模块第30页
        4.3.5 储量计算模块第30-31页
    4.4 绘图模块第31-32页
第5章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第32-38页
    5.1 钻孔信息数据分析第32-34页
    5.2 地质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第34-36页
    5.3 样品组合分析第36页
    5.4 样品基本统计分析第36-38页
第6章 矿床实体建模第38-43页
    6.1 地表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6.1.1 地形模型的构建方法第38页
        6.1.2 地形模型的构建步骤第38-39页
    6.2 实体模型的建立第39-43页
        6.2.1 剖面转换后提取矿体线第40-41页
        6.2.2 矿体实体模型第41-43页
第7章 创建块体与品位模型第43-51页
    7.1 块体模型技术概述第43-44页
    7.2 块体模型的创建第44-46页
        7.2.1 单元块与次级块尺寸确定第44-45页
        7.2.2 矿体实体条件约束第45-46页
    7.3 品位模型的创建第46-51页
        7.3.1 提取各个块段边界线第46-48页
        7.3.2 单元块单一属性赋值第48-49页
        7.3.3 建立品位模型第49-51页
第8章 储量估算第51-56页
    8.1 平均厚度计算第51-52页
    8.2 平均品位计算第52-54页
    8.3 储量估算结果与传统块段法进行对比第54-56页
第9章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SSQ3沉积时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下一篇:渭北煤层气示范区及周边煤储层地质建模及有利储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