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5页
    1.3 研究目的、内容、思路第15-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思路框架第16-18页
2 互联网+城市公交市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第18-28页
    2.1 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概述第18-21页
        2.1.1 城市公交第18页
        2.1.2 市场化第18-19页
        2.1.3 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第19-21页
    2.2 互联网+概述第21-23页
        2.2.1 互联网+定义第21-22页
        2.2.2 互联网+的特点及应用形式第22-23页
    2.3 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理论分析第23-28页
        2.3.1 公共选择理论第23-24页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4-25页
        2.3.3 委托代理理论第25-26页
        2.3.4 互联网+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创新思维第26-28页
3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可行性分析第28-40页
    3.1 西方国家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分析第28-33页
        3.1.1 发展历程与述评第28-31页
        3.1.2 经验分析第31-33页
    3.2 我国运用“互联网+城市公交”改革的初步实践成果述评第33-35页
        3.2.1 青岛公交第33-34页
        3.2.2 合肥公交第34页
        3.2.3 深圳公交第34-35页
        3.2.4 北京公交第35页
    3.3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第35-40页
        3.3.1 互联网+对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有利影响第35-37页
        3.3.2 互联网+能够营造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第37-38页
        3.3.3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优势第38-40页
4 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分析第40-48页
    4.1 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现状第40-42页
        4.1.1 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第40-42页
        4.1.2 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现状第42页
    4.2 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面临的困境第42-44页
        4.2.1 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第43页
        4.2.2 政府社会责任缺失第43页
        4.2.3 公交服务供需不平衡第43页
        4.2.4 滋生腐败和新的商业垄断第43-44页
        4.2.5 社会隐患问题第44页
    4.3 原因分析第44-48页
        4.3.1 缺乏一个公正、公平、协调的市场竞争环境第44-45页
        4.3.2 公益性与盈利性冲突导致供需不平衡第45页
        4.3.3 公交服务三方权责配置不明晰第45-46页
        4.3.4 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第46-48页
5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第48-55页
    5.1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第48-49页
        5.1.1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交服务模式第48页
        5.1.2 建立城市公交三方主体基于平等、信任、协调的合作治理模式第48-49页
    5.2 运用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机制建立第49-51页
        5.2.1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建立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第50页
        5.2.2 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服务多样化的投入机制第50页
        5.2.3 坚持社会公众参与,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第50-51页
    5.3 互联网+深化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创新性实现路径第51-55页
        5.3.1 互联网“通讯”功能的创新应用第51-52页
        5.3.2 互联网“社交”功能的创新应用第52-53页
        5.3.3 互联网“云端化服务”功能的创新应用第53-54页
        5.3.4 互联网“资源共享化”功能的创新应用第54-55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5-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长航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轨道站点地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