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2.1 紫外光通信的特点 | 第9-10页 |
1.2.2 紫外光通信的应用 | 第10-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日盲紫外光通信与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研究 | 第17-29页 |
2.1 日盲紫外光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 紫外光传输过程中的大气效应 | 第18-21页 |
2.2.1 大气吸收效应 | 第18-19页 |
2.2.2 大气散射效应 | 第19-20页 |
2.2.3 大气湍流效应 | 第20-21页 |
2.3 紫外光通信传输模型 | 第21-24页 |
2.3.1 紫外光直视型LOS传输模型 | 第21-22页 |
2.3.2 紫外光非直视NLOS传输模型 | 第22-24页 |
2.4 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 | 第24-28页 |
2.4.1 语音信号的产生模型 | 第24页 |
2.4.2 语音编解码的通用模型 | 第24-25页 |
2.4.3 语音编解码技术的分类 | 第25-26页 |
2.4.4 语音编码的性能评价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紫外光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 第29-39页 |
3.1 紫外光语音通信系统总体方案 | 第29页 |
3.2 通信系统关键器件选择 | 第29-32页 |
3.2.1 紫外光源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2 紫外滤光片的选择 | 第30-31页 |
3.2.3 紫外光探测器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 通信系统实现工具的选择 | 第32-36页 |
3.3.1 通信系统实现硬件平台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2 语音编解码芯片WM8731及语音模块设计 | 第33-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4 系统算法研究改进及关键模块设计实现 | 第39-67页 |
4.1 MELP编解码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 第39-44页 |
4.1.1 MELP声码器原理 | 第39-41页 |
4.1.2 MELP编解码方案改进 | 第41-42页 |
4.1.3 MELP编码参数量化的改进 | 第42-44页 |
4.2 基于改进MELP的600bps超级帧声码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7页 |
4.2.1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的设计 | 第44-45页 |
4.2.2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的SOPC架构 | 第45-47页 |
4.2.3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的软件算法设计 | 第47页 |
4.3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关键模块设计 | 第47-56页 |
4.3.1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分频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4.3.2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48-51页 |
4.3.3 600bps超级帧声码器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 第51-55页 |
4.3.4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4.4 2FSK调制解调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 第56-59页 |
4.4.1 调制解调算法的研究 | 第56-58页 |
4.4.2 2FSK调制解调算法的改进 | 第58-59页 |
4.5 改进2FSK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5页 |
4.5.1 改进2FSK数字调制解调器的设计 | 第59-60页 |
4.5.2 数字基带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1页 |
4.5.3 数字调制器的设计及FPGA实现 | 第61-62页 |
4.5.4 数字解调器的设计及FPGA实现 | 第62-64页 |
4.5.5 改进2FSK数字调制解调器的FPGA实现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通信系统关键器件测试及系统试验平台搭建测试 | 第67-77页 |
5.1 通信系统关键器件性能测试 | 第67-69页 |
5.1.1 紫外激光器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5.1.2 光电倍增管及预调理电路性能测试 | 第68-69页 |
5.2 通信系统试验平台搭建及测试 | 第69-76页 |
5.2.1 基于WM8731语音录放及频谱显示系统搭建与测试 | 第70-72页 |
5.2.2 基于MELP的600bps紫外光低速率语音系统搭建与测试 | 第72-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