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基础理论 | 第11-14页 |
(一)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起源 | 第11页 |
(二)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三)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2-14页 |
1.司法公正要求 | 第12页 |
2.效率原则要求 | 第12-13页 |
3.诉权的可选择性 | 第13-14页 |
二、域外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比较法考察与启示 | 第14-19页 |
(一)法国的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考察 | 第14-15页 |
1.公证文书的执行力在全国适用 | 第14页 |
2.公证人准入制度严格 | 第14-15页 |
(二)德国的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考察 | 第15-16页 |
1.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范围 | 第15页 |
2.德国公证人任命严格 | 第15-16页 |
(三)日本的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考察 | 第16-17页 |
1.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范围 | 第16页 |
2.公证人员定额 | 第16-17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的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考察 | 第17-18页 |
1.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范围 | 第17页 |
2.民间公证人制度 | 第17-18页 |
(五)上述国家及地区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启示 | 第18-19页 |
1.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范围规定明确 | 第18页 |
2.公证人任职资格及法律责任规定对强制执行公证予以保障 | 第18-19页 |
三、我国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19-34页 |
(一)我国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现有规定分析 | 第19-23页 |
1.强制执行公证的申请主体 | 第19-20页 |
2.可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债权文书范围 | 第20-21页 |
3.公证债权文书执行适用规定 | 第21-22页 |
4.公证债权文书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权利救济 | 第22-23页 |
5.公证债权文书所涉债权转让后的强制执行效力 | 第23页 |
(二)我国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23-25页 |
(三)我国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34页 |
1.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的范围存在争议 | 第25-29页 |
2.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流程不规范阻碍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 | 第29-31页 |
3.公证机构和执行法院之间缺乏长效沟通机制 | 第31页 |
4.公证债权文书中所涉债权转让后的强制执行力存在瑕疵 | 第31-34页 |
四、完善我国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建议 | 第34-38页 |
(一)完善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4页 |
1.提高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制度规定的法律位阶 | 第34页 |
2.适当扩大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的范围 | 第34页 |
(二)完善公证机构办理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规范 | 第34-36页 |
1.完善公证债权文书审查标准规范 | 第35页 |
2.完善公证民事法律责任制度 | 第35-36页 |
(三)建立公证机构与执行法院长效沟通机制 | 第36页 |
(四)规范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所涉债权流转程序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