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元古代(界)论文

扬子地台东南缘新元古代地层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意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华南新元古代地层沉积时限与区域对比第11-13页
        1.2.2 江南造山带与南华盆地演化第13-15页
    1.3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预期研究目标第16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6-18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5页
    2.1 区域构造概况第18-20页
    2.2 区域地层概况第20-23页
    2.3 区域岩浆活动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3 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第25-42页
    3.1 四都坪地区板溪群沉积相第25-30页
    3.2 板溪群各分区沉积相对比第30-37页
        3.2.1 湘北分区板溪群沉积相第30-34页
        3.2.2 湘西北分区板溪群沉积相第34-36页
        3.2.3 湘中分区高涧群沉积相第36-37页
    3.3 板溪群沉积演化第37-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地质年代学第42-63页
    4.1 湖南四都坪板溪群五强溪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第42-47页
        4.1.1 地质背景与采样第42-43页
        4.1.2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第43-47页
    4.2 湖南四都坪南沱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第47-50页
        4.2.1 地质背景与采样第47-48页
        4.2.2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第48-50页
    4.3 贵州五河留茶坡组锆石U-Pb年代学第50-53页
        4.3.1 地质背景与采样第50-51页
        4.3.2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第51-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63页
5 沉积时限与物源分析第63-86页
    5.1 板溪群第63-70页
        5.1.1 板溪群沉积时限与区域对比第63-66页
        5.1.2 冰期启动时间制约第66-68页
        5.1.3 五强溪组物源分析与构造意义第68-70页
    5.2 南沱组第70-74页
        5.2.1 南沱组沉积时限第70-72页
        5.2.2 南沱组物源分析与构造意义第72-74页
    5.3 留茶坡组第74-84页
        5.3.1 留茶坡组沉积时限与区域对比第74-77页
        5.3.2 翁会生物群的时间约束第77-78页
        5.3.3 陡山沱组顶部δ13C负漂移事件结束时间约束第78-83页
        5.3.4 留茶坡组物源与3.4Ga古老锆石的发现第83-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6 构造演化第86-99页
    6.1 板溪群及上下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与构造意义第86-96页
        6.1.1 板溪群及上下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比第87-90页
        6.1.2 与相邻地区的对比第90-95页
        6.1.3 重要的构造转换界面第95-96页
    6.2 扬子东南缘西段新元古代演化阶段第96-97页
    6.3 本章小结第97-99页
7 结论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23页
附录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材料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纤维超延伸性能与拉伸强度研究
下一篇:新型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