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引言 | 第12-17页 |
| 一、研究视角解读 | 第17-30页 |
| (一)微观社会学中的互动仪式 | 第17-20页 |
| (二)互动仪式建构下的暴力理论 | 第20-27页 |
| (三)微观社会学理论与暴力犯罪成因的链接点 | 第27-30页 |
| 二、冲突性紧张——影响暴力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 | 第30-34页 |
| (一)冲突性紧张与暴力犯罪 | 第30-33页 |
| (二)克服冲突性紧张 | 第33-34页 |
| 三、攻击弱者——暴力犯罪的发生路径之一 | 第34-38页 |
| (一)攻击弱者型暴力犯罪概述 | 第34-35页 |
| (二)以家庭暴力犯罪为例分析攻击弱者 | 第35-36页 |
| (三)以抢劫罪为例分析攻击弱者 | 第36-38页 |
| 四、恐慌进攻——暴力犯罪的发生路径之二 | 第38-43页 |
| (一)恐慌进攻型暴力犯罪概述 | 第38-40页 |
| (二)群体性暴力犯罪中的恐慌进攻 | 第40-41页 |
| (三)个体暴力犯罪中的恐慌进攻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