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以CotX为分子载体表面展示WSSV囊膜蛋白Vp19和Vp28的枯草芽孢杆菌重组芽孢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对虾白斑综合症及其病原第13-16页
     ·WSSV基因组第14页
     ·WSSV结构蛋白第14-15页
     ·WSSV的复制第15-16页
   ·对虾的获得性免疫第16-23页
     ·无脊椎动物及对虾获得性免疫现象第16-18页
     ·无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分子基础第18页
     ·粘附分子第18-20页
     ·无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机制第20页
     ·无脊椎动物的特异性免疫机制第20页
     ·无脊椎动物对病毒性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第20-21页
     ·对虾保护性免疫反应及其机制第21-22页
     ·对虾人工免疫途径第22-23页
   ·芽孢及芽孢表面展示重组疫苗第23-27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结构第23-24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生理及理化特性第24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作为疫苗载体的由来第24-25页
     ·芽孢表面展示疫苗载体系统第25-26页
     ·芽孢载体表面展示重组疫苗的机体免疫类型第26-2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总体设计第27-29页
第二章 以COTX为分子载体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外源蛋白的研究第29-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第29-30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30-31页
     ·枯草芽孢杆菌的转化第31页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活性分析第31-32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诱导和显微拍摄第32-33页
   ·结果第33-37页
     ·融合表达CotX-GFP的整合型重组质粒及重组菌株的构建策略第33-34页
     ·重组质粒pJS747的构建第34页
     ·融合表达CotX-GFP整合型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35页
     ·融合表达CotX-GFP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构建第35-37页
     ·表面展示gfp的重组芽孢鉴定第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兔抗VP19和VP28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9-47页
   ·材料和方法第39-41页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第39页
     ·WSSV染色体提取第39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39-40页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0页
     ·重组蛋白的纯化第40页
     ·重组蛋白免疫接种新西兰大白兔第40-41页
     ·重组蛋白斑点印迹试验第41页
   ·结果和讨论第41-47页
     ·诱导表达Vp19和Vp28重组蛋白的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2页
     ·Vp19和Vp28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42-44页
     ·兔抗Vp19和Vp28多克隆抗体效价第44-45页
     ·兔抗Vp19和Vp28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第45-47页
第四章 表面展示VP19/VP28重组芽孢的构建第47-58页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菌株、培养基及试剂第47-49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49页
     ·WSSV染色体DNA的提取第49页
     ·融合表达Vp19和Vp28整合型重组质粒的构建策略第49-50页
     ·重组菌株及芽孢的鉴定第50-51页
     ·Western印迹分析第51页
   ·结果第51-56页
     ·质粒pJS747的构建第51-52页
     ·质粒pJS748的构建第52-53页
     ·整合型重组质粒pJS747,pJS748转化枯草芽孢杆菌与转化子的鉴定第53-54页
     ·表面展示Vp19和Vp28的重组芽孢的荧光免疫检测第54-56页
     ·Western blot分析表面展示Vp19和Vp28重组芽孢第56页
   ·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克氏螯虾口服重组芽孢的免疫作用及其稳定性第58-65页
   ·材料和方法第58-60页
     ·实验材料第58页
     ·重组芽孢的包被第58-59页
       ·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与口服接种重组芽孢第59页
     ·WSSV感染性悬液制备及WSSV的滴定第59页
     ·WSSV攻击试验和数据统计第59-60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在海水中的萌发试验第60页
   ·结果第60-63页
     ·重组芽孢在海水中的稳定性第60-61页
     ·口服接种重组芽孢14天后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能力的分析第61-62页
     ·口服接种重组芽孢21天后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能力的分析第62-63页
   ·讨论第63-65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65页
   ·研究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8页
致谢第78-7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第79-80页
附录Ⅰ 实验设备及主要仪器第80-81页
附录Ⅱ 缩略语表第81-82页
附录Ⅲ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82-83页
 1 质粒提取及纯化缓冲液第82页
 2 电泳缓冲液第82页
 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缓冲液FSB第82页
 4 饱和苯酚溶液的配置第82页
 5 细菌培养基第82-83页
附录Ⅳ 主要试剂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幽门螺杆菌cagM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信息学分析
下一篇:PDGF-BB和PKGI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合成表型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