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2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网格化管理 | 第19页 |
2.1.2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公众满意度理论 | 第22-24页 |
3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3.1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2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3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及绩效评价的不足 | 第25-27页 |
3.3.1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不足 | 第25页 |
3.3.2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的不足 | 第25-27页 |
4 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8页 |
4.1 模型构建的方法 | 第27页 |
4.2 模型的构建过程 | 第27-30页 |
4.2.1 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 第27-29页 |
4.2.2 绩效评价方式 | 第29-30页 |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第30页 |
4.3 模型指标的确定 | 第30-38页 |
4.3.1 指标的确定 | 第30-32页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4.3.3 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3-38页 |
5 长乐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5.1 设计调查问卷 | 第38-39页 |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第38页 |
5.1.2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38-39页 |
5.2 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 第39-42页 |
5.2.1 调查对象 | 第39-41页 |
5.2.2 调查目的 | 第41-42页 |
5.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5.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2页 |
5.3.2 确定评语集 | 第42-43页 |
5.3.3 计算评价结果矩阵 | 第43-45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45-49页 |
6.2.1 提升科技应用水平 | 第45-46页 |
6.2.2 提高信息公开度 | 第46页 |
6.2.3 提高公共事业服务水平 | 第46-47页 |
6.2.4 加大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力度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A | 第53-57页 |
附录B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