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修复剂的修复性能及其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1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1.1.2 裂缝的危害 | 第17页 |
1.1.3 传统裂缝修复技术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混凝土自修复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1.3.1 基于水泥基材料自我修复的修复体系 | 第20-21页 |
1.3.2 内置纤维管自修复体系 | 第21-22页 |
1.3.3 微生物自修复体系 | 第22-23页 |
1.3.4 微胶囊自修复体系 | 第23页 |
1.3.5 高吸水性材料自修复体系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高分子修复剂的合成及其pH值响应性研究 | 第26-34页 |
2.1 高分子修复剂的合成 | 第26页 |
2.1.1 实验流程 | 第26页 |
2.1.2 结构分析 | 第26页 |
2.2 高分子修复剂的pH值响应性 | 第26-32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3 吸水实验 | 第29-32页 |
2.2.4 实验结果 | 第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2 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 第34-38页 |
3.2.1 砂浆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 第34-37页 |
3.2.2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与养护 | 第37-38页 |
3.3 裂缝的预制 | 第38-41页 |
3.4 自修复作用环境 | 第41-42页 |
3.5 实验方法 | 第42-52页 |
3.5.1 水泥砂浆试块声波发射实验 | 第42-43页 |
3.5.2 水泥砂浆试块水分传输性实验 | 第43-44页 |
3.5.3 水泥砂浆试块裂缝宽度检测实验 | 第44-45页 |
3.5.4 混凝土气体渗透性实验 | 第45-46页 |
3.5.5 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实验 | 第46-48页 |
3.5.6 XRD定性分析实验 | 第48-49页 |
3.5.7 综合热分析实验 | 第49-50页 |
3.5.8 SEM电镜扫描实验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修复剂对水泥基材料的修复性能评价 | 第52-79页 |
4.1 不同环境作用下砂浆试块的修复性能 | 第52-76页 |
4.1.1 自来水环境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52-55页 |
4.1.2 硫酸盐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55-58页 |
4.1.3 海水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58-62页 |
4.1.4 碱性溶液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62-65页 |
4.1.5 酸性溶液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65-68页 |
4.1.6 中性溶液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68-72页 |
4.1.7 湿度环境作用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 | 第72-76页 |
4.2 不同环境下修复剂的修复性能对比 | 第76-7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修复剂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 第79-93页 |
5.1 气体渗透性测试 | 第79-80页 |
5.2 气孔结构分析 | 第80-81页 |
5.3 XRD定性分析 | 第81-86页 |
5.4 综合热分析(TG-DTA) | 第86-88页 |
5.5 SEM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88-90页 |
5.6 修复剂修复机理分析 | 第90-9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