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文化旅游关注度再升温 | 第10页 |
1.1.2 供给侧改革政策利好 | 第10-11页 |
1.1.3 旅游体验需求日趋旺盛 | 第11页 |
1.1.4 老司城申遗成功创契机 | 第11页 |
1.1.5 精准扶贫战略稳步实施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3.1 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游客满意度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3 老司城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供给侧改革 | 第22页 |
2.1.2 游客满意度 | 第22页 |
2.1.3 有效供给 | 第22页 |
2.1.4 文化旅游 | 第22-23页 |
2.1.5 目的地旅游供给系统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 | 第24页 |
2.2.2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第24-25页 |
2.2.3 游客满意形成机理 | 第25页 |
2.2.4 旅游供给游客满意度形成机理 | 第25-27页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景区旅游供给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构建 | 第28-41页 |
3.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28页 |
3.2 测评体系内容 | 第28-32页 |
3.2.1 指标选取 | 第28-30页 |
3.2.2 指标调整 | 第30-31页 |
3.2.3 指标确定 | 第31-32页 |
3.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2-38页 |
3.3.1 基本步骤 | 第32-34页 |
3.3.2 权重计算 | 第34-38页 |
3.4 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第4章 老司城旅游供给游客满意度测评 | 第41-50页 |
4.1 老司城旅游发展概况 | 第41-42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41页 |
4.1.2 旅游资源 | 第41-42页 |
4.1.3 旅游发展现状 | 第42页 |
4.2 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 第42-46页 |
4.2.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42-44页 |
4.2.2 问卷结果统计 | 第44-46页 |
4.3 满意度计算 | 第46-48页 |
4.4 测评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4.1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页 |
4.4.2 各指标满意度分析 | 第48-50页 |
第5章 老司城旅游供给优化策略研究 | 第50-55页 |
5.1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 第50-52页 |
5.2 健全旅游基础设施 | 第52页 |
5.3 丰富消费体验项目 | 第52-53页 |
5.4 提升景区管理服务 | 第53页 |
5.5 全面优化景区形象 | 第53-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5-56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A 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62-64页 |
附录B 老司城旅游供给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64-67页 |
附录C 老司城旅游供给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