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2 研究指向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指向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3.1 高速铁路 | 第17页 |
1.3.2 高铁站区 | 第17-18页 |
1.3.3 发展指数与距离指数 | 第18-19页 |
1.3.4 城市等级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9-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3页 |
2 国内外高铁新城发展综述 | 第23-29页 |
2.1 国外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影响综述 | 第23-27页 |
2.1.1 国外站城互动史 | 第23-25页 |
2.1.2 国外站城发展理论综述 | 第25-27页 |
2.2 国内站城发展理论综述 | 第27-29页 |
3 日本及欧洲铁路站区发展调研 | 第29-36页 |
3.1 日本铁路站区发展调研 | 第29-33页 |
3.1.1 日本高速铁路发展概要 | 第29-30页 |
3.1.2 非核心城市站区发展调研 | 第30-32页 |
3.1.3 日本站城一体化发展宏观数据及现状总结 | 第32-33页 |
3.2 欧洲铁路站区发展调研 | 第33-35页 |
3.2.1 欧洲高速铁路发展概要 | 第33页 |
3.2.2 非核心城市站区发展调研 | 第33-34页 |
3.2.3 欧洲站城一体化发展宏观数据及现状总结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京沪/武广线沿线站点站区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6-54页 |
4.1 京沪/武广高铁站区宏观调研 | 第36-48页 |
4.1.1 京沪/武广线发展概况 | 第36-37页 |
4.1.2 京沪/武广线站区发展统计调研 | 第37-41页 |
4.1.3 京沪/武广线站区问题总结 | 第41-47页 |
4.1.4 38站点宏观调研小结 | 第47-48页 |
4.2 京沪线安徽部分非核心高铁站区实地调研 | 第48-54页 |
4.2.1 站点周边发展情况 | 第48-50页 |
4.2.2 内部可达性情况 | 第50-52页 |
4.2.3 旅客出行特征情况 | 第52-54页 |
5 高铁站区发展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分析 | 第54-76页 |
5.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1页 |
5.1.1 各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 | 第54-59页 |
5.1.2 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5.2 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 第61-67页 |
5.2.1 站房规模对站区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62-64页 |
5.2.2 城市经济对站区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64-66页 |
5.2.3 距离指数对站区发展的作用机制 | 第66-67页 |
5.3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高铁发展的制约要素 | 第67-75页 |
5.3.1 城镇发展阶段差异化下的新城建设动因差异 | 第67-69页 |
5.3.2 轨道交通与人的生产生活的契合度差异性 | 第69-73页 |
5.3.3 选址问题 | 第73-74页 |
5.3.4 产业互补还是极化效益?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研究中的主要不足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