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一、IS的国际法主体定位 | 第9-15页 |
| (一)IS的崛起 | 第9-11页 |
| 1.政治因素 | 第10页 |
| 2.经济因素 | 第10-11页 |
| 3.宗教文化因素 | 第11页 |
| (二)IS与传统国家的异同 | 第11-13页 |
| 1.国际法中传统国家的认定条件 | 第11-12页 |
| 2.IS与传统国家的相同点 | 第12页 |
| 3.IS与传统国家的区别 | 第12-13页 |
| (三)IS与传统恐怖组织的异同 | 第13-14页 |
| 1.国际法中恐怖主义组织的主要特点 | 第13页 |
| 2.IS与传统恐怖组织的相同点 | 第13-14页 |
| 3.IS与传统恐怖组织的区别 | 第14页 |
| (四)IS的国际法定性 | 第14-15页 |
| 二、现有国际法对IS的规制 | 第15-19页 |
| (一)国际人道法 | 第15-17页 |
| 1.对IS适用武装冲突种类的分析 | 第16-17页 |
| 2.IS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罪行及国际惩治原则 | 第17页 |
| (二)国际反恐 | 第17-19页 |
| 1.安理会授权武力打击IS之合理性 | 第17-18页 |
| 2.武力打击IS与反恐自卫权的行使 | 第18-19页 |
| 三、惩治IS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 | 第19-23页 |
| (一)完善打击IS国际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 1.坚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 第19页 |
| 2.明确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性质 | 第19-20页 |
| 3.制定全面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公约 | 第20页 |
| (二)构建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 第20-23页 |
| 1.防范与打击相结合 | 第20-21页 |
| 2.加强地区国家间协调合作 | 第21-22页 |
| 3. 标本兼治根除IS恐怖势力 | 第22-23页 |
| 四、IS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 第23-28页 |
| (一)极端思想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 第23-24页 |
| 1.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第23页 |
| 2.引发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 | 第23-24页 |
| (二)极端思想对中国的潜在危害 | 第24页 |
| 1.诱导社会和政治精英极端化 | 第24页 |
| 2.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 第24页 |
| (三)中国应对IS之策略 | 第24-28页 |
| 1.消除极端思想的传播 | 第25页 |
| 2.完善我国反恐法律制度 | 第25-28页 |
| 3.积极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 | 第28页 |
| 结论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2页 |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