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射线与物质的作用理论 | 第13-16页 |
1.2.1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1.2.2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4-16页 |
1.3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处理技术 | 第16-22页 |
1.3.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 | 第16页 |
1.3.2 放射性废水的分类 | 第16页 |
1.3.3 本文所选择研究的核素 | 第16-17页 |
1.3.4 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 | 第17-22页 |
1.4 辐射防护材料概述 | 第22-23页 |
1.5 纳米材料及其辐照制备 | 第23-26页 |
1.5.1 碳纳米材料 | 第23-24页 |
1.5.2 辐照制备技术 | 第24-26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磁性石墨烯的辐照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7-32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试剂和原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制备方法及步骤 | 第28页 |
2.2.4 性能表征 | 第28页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8-31页 |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8-29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9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9-30页 |
2.3.4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磁性普鲁士蓝石墨烯的辐照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3.2.1 试剂和原料 | 第3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3 制备方法及步骤 | 第33-34页 |
3.2.4 性能表征 | 第34页 |
3.2.5 离子交换实验 | 第34-35页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40页 |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5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5-36页 |
3.3.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6-37页 |
3.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7页 |
3.3.5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 第37-39页 |
3.3.6 吸附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磁性普鲁士蓝的辐照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41-48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4.2.1 试剂和原料 | 第41-4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4.2.3 制备方法及步骤 | 第42页 |
4.2.4 性能表征 | 第42页 |
4.2.5 离子交换实验 | 第42-43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47页 |
4.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4页 |
4.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4-45页 |
4.3.5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 | 第45-46页 |
4.3.6 吸附结果及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功能纳米粒子/硅橡胶的辐射制备及防护性能研究 | 第48-63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5.2.1 试剂和原料 | 第48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5.2.3 辐照制备功能纳米粒子(含纳米氧化铅)硅橡胶 | 第49-50页 |
5.2.4 制备功能纳米粒子(含铅、含氧化镧)硅橡胶 | 第50-51页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1-63页 |
5.3.1 含铅橡胶样品的γ射线屏蔽性能 | 第51-55页 |
5.3.2 橡胶样品的机械性能 | 第55-57页 |
5.3.3 含铅和氧化镧橡胶样品的γ射线屏蔽性能 | 第57-61页 |
5.3.4 含铅和氧化镧橡胶样品的中子屏蔽性能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