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何心隐(1517~1579年)论文

何心隐与明中后期的平民儒学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明中后期平民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第16-32页
    2.1 明中后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现状第16-20页
        2.1.1 君主专制的松弛第16-17页
        2.1.2 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7-19页
        2.1.3 程朱理学的僵化第19-20页
    2.2 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和讲学运动第20-26页
        2.2.1 王阳明心学的崛起第21-22页
        2.2.2 王阳明开启了明中后期的讲学运动第22-26页
    2.3 儒学平民化的原因探析第26-32页
        2.3.1 人口增加与科举名额限度的矛盾第26-28页
        2.3.2 由俭入奢的社会风气第28-29页
        2.3.3 泰州学派完成儒学平民化第29-32页
第3章 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第32-44页
    3.1 “以命载性,性乘于欲”的理欲思想第32-36页
    3.2 “人则仁义,仁义则人”的伦理思想第36-39页
    3.3 “交尽于友,五伦友为尊”的平等友朋思想第39-44页
第4章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的实践方式第44-62页
    4.1 以“五事”讲为先的儒家讲学传统第44-49页
    4.2 以聚合齐家为本的道德践履路径第49-58页
    4.3 以身殉道诠释儒家民本情怀第58-62页
第5章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述评第62-74页
    5.1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的影响第62-69页
        5.1.1 何心隐在泰州学派中的地位第62-64页
        5.1.2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对李贽和颜李学派的影响第64-68页
        5.1.3 何心隐平民儒学思想与近代思想启蒙第68-69页
    5.2 何心隐儒学平民化的思考与展望第69-74页
        5.2.1 儒学平民化与创造传统第69-71页
        5.2.2 儒学平民化的生活启示第71-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贝马斯对技术专家治国论的批判与理论超越
下一篇:西汉伦理秩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