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旅游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 第11页 |
1.1.2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 | 第11-12页 |
1.1.3 相关研究成果有待挖掘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9-38页 |
2.1 旅游信息 | 第19-25页 |
2.1.1 概念 | 第19-20页 |
2.1.2 网络旅游信息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3 国内外旅游信息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2.2 信息质量 | 第25-31页 |
2.2.1 信息质量的概念内涵 | 第25-26页 |
2.2.2 信息质量的评价维度 | 第26-28页 |
2.2.3 旅游信息质量的评价维度 | 第28-31页 |
2.3 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31-35页 |
2.3.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内涵 | 第31-33页 |
2.3.2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测量 | 第33-35页 |
2.4 信息质量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系研究 | 第35-3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8-52页 |
3.1 研究模型设计 | 第38-42页 |
3.1.1 信息质量和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关系模型 | 第38-40页 |
3.1.2 旅游目的地形象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40-42页 |
3.1.3 本研究模型构建 | 第4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42-44页 |
3.2.1 网络旅游信息质量及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42-43页 |
3.2.2 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及情感形象 | 第43-44页 |
3.2.3 研究假设模型构建 | 第44页 |
3.3 测量指标构建 | 第44-48页 |
3.3.1 网络旅游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3.3.2 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指标 | 第46-48页 |
3.4 调研方案设计 | 第48-52页 |
3.4.1 案例地选取 | 第48-49页 |
3.4.2 问卷设计与说明 | 第49-50页 |
3.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0-52页 |
4 数据分析 | 第52-66页 |
4.1 样本特征 | 第52-53页 |
4.2 网络旅游信息质量与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关系 | 第53-61页 |
4.2.1 开封网络旅游信息质量分析 | 第53-56页 |
4.2.2 开封旅游认知形象分析 | 第56-58页 |
4.2.3 开封网络旅游信息质量与旅游认知形象关系的分析 | 第58-61页 |
4.3 网络旅游信息质量与旅游目的地情感形象的关系 | 第61-62页 |
4.3.1 开封旅游情感形象分析 | 第61页 |
4.3.2 开封网络旅游信息质量与旅游情感形象关系的分析 | 第61-62页 |
4.4 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的关系 | 第62-64页 |
4.5 研究模型的检验 | 第64-66页 |
4.5.1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 第64-65页 |
4.5.2 研究模型的校正 | 第65-66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66-76页 |
5.1 结论 | 第66-70页 |
5.1.1 描述性分析结论 | 第66-67页 |
5.1.2 因子分析结论 | 第67-68页 |
5.1.3 多元回归结论 | 第68-70页 |
5.2 建议 | 第70-74页 |
5.2.1 加强信息内容与安全建设 | 第70-71页 |
5.2.2 培育优势,形成信息服务特色 | 第71-72页 |
5.2.3 政企协同,统一信息服务系统 | 第72-73页 |
5.2.4 建立反馈机制,把握市场动向 | 第73-74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4-76页 |
5.3.1 研究不足 | 第74页 |
5.3.2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附录 A | 第86-90页 |
附录 B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