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电气化铁路论文--供电论文

基于V/v变压器同相供电的新型接线补偿系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第11-14页
        1.2.1 电能质量问题第11-12页
        1.2.2 电分相问题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同相供电系统第15-27页
    2.1 同相供电概述第15-16页
    2.2 基于V/v、YNd11变压器的同相供电系统结构第16-23页
        2.2.1 无源对称补偿装置第17-18页
        2.2.2 有源补偿装置第18-19页
        2.2.3 混合补偿装置第19-23页
    2.3 基于平衡变压器的同相供电系统结构第23-25页
        2.3.1 无源对称补偿装置第23-24页
        2.3.2 有源补偿装置第24-25页
        2.3.3 混合补偿装置第25页
    2.4 既有同相供电方案对比分析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V/v变压器同相供电的新型接线补偿系统第27-36页
    3.1 新型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拓扑结构及原理第27-31页
        3.1.1 新型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拓扑结构第27-28页
        3.1.2 新型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方案电功率分析第28-31页
    3.2 传统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功率分析第31-32页
    3.3 两种不同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对比分析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补偿装置HPQC参数设计第36-54页
    4.1 新型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下HPQC端口特性第36-40页
        4.1.1 牵引负荷特性第36-38页
        4.1.2 HPQC补偿电流输出第38-40页
    4.2 HPQC阻抗支路阻抗参数设计第40-48页
        4.2.1 阻抗支路设计原则第41-42页
        4.2.2 α侧阻抗支路参数设计第42-46页
        4.2.3 β侧耦合阻抗支路设计第46-48页
    4.3 传统接线补偿系统的同相供电方案下阻抗支路参数设计第48-52页
        4.3.1 α侧耦合阻抗支路参数设计第50-51页
        4.3.2 β侧阻抗支路参数设计第51-52页
    4.4 两种接线补偿系统有源补偿容量比较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补偿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建模第54-65页
    5.1 传统接线补偿系统控制策略第54-56页
        5.1.1 系统参考信号检测第54-55页
        5.1.2 HPQC控制策略第55-56页
    5.2 新型接线补偿系统控制策略第56-59页
        5.2.1 系统参考信号检测第56-58页
        5.2.2 HPQC控制策略第58-59页
    5.3 仿真建模及结果分析第59-63页
        5.3.1 仿真参数第59-60页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0-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电能计量方法研究
下一篇:钢轨材料砂带磨削工艺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