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科技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演化 | 第14-19页 |
2.1 演化阶段概说 | 第14-15页 |
2.1.1 古代经验形态下的和谐 | 第14页 |
2.1.2 近代实体形态下的基本和谐 | 第14-15页 |
2.1.3 现代知识形态下的和谐危机 | 第15页 |
2.2 演化原因探寻 | 第15-19页 |
2.2.1 文化层面:自然观的导向性 | 第15-17页 |
2.2.2 经济层面:经济实践的扩张性 | 第17页 |
2.2.3 政治层面:体制政策的指引性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科技发展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19-34页 |
3.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理论 | 第19-29页 |
3.1.1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观 | 第19-22页 |
3.1.2 马克思的科技观 | 第22-28页 |
3.1.3 马克思的科技、人、自然和谐观 | 第28-29页 |
3.2 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和谐理论 | 第29-34页 |
3.2.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观 | 第29-31页 |
3.2.2 恩格斯的科技观 | 第31-33页 |
3.2.3 恩格斯的科技、人、自然和谐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科技自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品格 | 第34-47页 |
4.1 科技转向生态化,人与自然更和谐 | 第35-40页 |
4.1.1 科技生态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35-39页 |
4.1.2 中国科技的生态化转向 | 第39-40页 |
4.2 绿色发展新理念,开创发展新局面 | 第40-43页 |
4.2.1 “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 第41-42页 |
4.2.2 生态经济稳步发展 | 第42-43页 |
4.3 “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人、自然美美与共 | 第43-47页 |
4.3.1 “美丽中国”新畅想 | 第43-45页 |
4.3.2 科技、人、自然美美与共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