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0 前言 | 第13-23页 |
0.1 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0.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0.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8-19页 |
0.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0.5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3-41页 |
1.1 探槽开挖和剖面的拼接 | 第23-27页 |
1.2 走滑断裂探槽选址和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 | 第27-33页 |
1.3 逆冲断裂探槽选址和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 | 第33-39页 |
1.4 古地震事件定量评估 | 第39-41页 |
2 阿尔金断裂阿克塞构造双弯古地震研究及其意义 | 第41-95页 |
2.1 研究区介绍 | 第41-44页 |
2.2 南支断裂古地震研究 | 第44-62页 |
2.3 北支断裂古地震研究 | 第62-88页 |
2.4 阿克塞构造双弯地震活动习性讨论 | 第88-94页 |
2.5 小结 | 第94-95页 |
3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古地震研究及其意义 | 第95-117页 |
3.1 研究区介绍 | 第95-96页 |
3.2 断层陡坎测量 | 第96-99页 |
3.3 古地震序列确定 | 第99-112页 |
3.4 讨论 | 第112-115页 |
3.5 小结 | 第115-117页 |
4 海原断裂干盐池古地震研究及其意义 | 第117-156页 |
4.1 研究区介绍 | 第117-119页 |
4.2 探槽点选择 | 第119-124页 |
4.3 古地震序列解译 | 第124-146页 |
4.4 相关历史地震资料考证 | 第146-150页 |
4.5 古地震强度的确定 | 第150-152页 |
4.6 讨论 | 第152-155页 |
4.7 小结 | 第155-156页 |
5 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 第156-15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56-157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5.3 存在的问题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178页 |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第178-17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79-18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