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略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依据 | 第9-10页 |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关于生态价值观内涵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伦理学向度的生态价值观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构建研究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的方法及创新 | 第14-17页 |
第一章 价值观与生态价值观 | 第17-25页 |
一 价值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 价值观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三 生态价值观的形成与界定 | 第20-25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思想源流 | 第25-37页 |
一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25-27页 |
二 理论启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27-30页 |
三 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30-33页 |
(一)儒家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30-31页 |
(二)道家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31-32页 |
(三)佛教的自然价值思想 | 第32-33页 |
四 文化借鉴:西方环境伦理思想中的生态价值观 | 第33-37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内涵建构 | 第37-49页 |
一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内涵建构的价值路径 | 第37-39页 |
(一)对工业文明自然价值观的批判 | 第37-38页 |
(二)对自然价值的全新审视 | 第38-39页 |
二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内涵构成 | 第39-45页 |
(一)树立生态自然观——自然的有机整体价值 | 第39-40页 |
(二)树立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的永续价值 | 第40-41页 |
(三)树立生态科技观——生态科技的为善价值 | 第41-42页 |
(四)树立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的适度价值 | 第42-43页 |
(五)树立环境公正观——环境权益的公正价值 | 第43-45页 |
三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与其他自然价值观的关系辨析 | 第45-49页 |
(一)与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的关系 | 第45页 |
(二)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的关系 | 第45-49页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 第49-55页 |
一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发展了人的生态主体意识 | 第49-51页 |
(一)由形而上学转向辩证思维 | 第49-50页 |
(二)由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理性 | 第50-51页 |
二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规范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 | 第51-52页 |
三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凝聚群体的生态共识 | 第52-53页 |
四 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推动社会的生态文明转型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一 专著类 | 第57-58页 |
二 报刊类 | 第58-59页 |
三 期刊论文类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