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氨基酸论文

酶法合成色氨酸和非天然氨基酸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6页
    1.1 手性药物研究意义第14页
    1.2 手性药物制备方法第14-20页
        1.2.1 手性药物生物合成第14-16页
        1.2.2 手性药物化学合成第16-17页
        1.2.3 手性药物色谱拆分第17-20页
        1.2.4 手性药物膜拆分第20页
    1.3 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应用第20-25页
        1.3.1 酶拆分外消旋体法合成手性药物第21-22页
        1.3.2 酶法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第22-23页
        1.3.3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手性药物第23-24页
        1.3.4 手性药物生物合成方法改进第24-25页
    1.4 酶工程技术在氨基酸生产领域应用第25-29页
        1.4.1 酶法氨基酸生产概况第25-28页
        1.4.2 我国酶法制备氨基酸进展第28-29页
    1.5 氨基酸代谢酶研究第29-36页
        1.5.1 色氨酸合成酶性质第29-30页
        1.5.2 色氨酸合成酶应用第30-33页
        1.5.3 N-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性质第33页
        1.5.4 N-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应用第33-36页
    1.6 添加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第36-38页
        1.6.1 有机溶剂影响第36-37页
        1.6.2 多醇类化合物影响第37页
        1.6.3 表面活性剂影响第37-38页
    1.7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第二章 串联表达trpBA和trpA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构建及应用第46-62页
    1.1 引言第46-47页
    1.2 实验材料第47-48页
        1.2.1 菌株和质粒第47页
        1.2.2 酶和试剂第47页
        1.2.3 主要实验仪器第47-48页
        1.2.4 培养基第48页
    1.3 实验方法第48-52页
        1.3.1 引物设计第48页
        1.3.2 E. coli K-12基因组DNA提取第48页
        1.3.3 PCR扩增第48-49页
        1.3.4 PCR产物纯化第49页
        1.3.5 质粒pETDuet-1提取第49页
        1.3.6 目的基因和载体双酶切第49页
        1.3.7 酶切产物纯化第49页
        1.3.8 连接反应第49页
        1.3.9 连接产物转化第49-50页
        1.3.10 重组质粒双酶切验证第50页
        1.3.11 色氨酸合成酶工程菌诱导表达第50页
        1.3.12 质粒pETDuet-1提取第50页
        1.3.13 目的基因和载体双酶切第50页
        1.3.14 酶切产物纯化第50页
        1.3.15 连接反应第50-51页
        1.3.16 连接产物转化第51页
        1.3.17 重组质粒双酶切验证第51页
        1.3.18 色氨酸合成酶工程菌诱导表达第51页
        1.3.19 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测定第51页
        1.3.20 酶转化液丙酮酸测定第51-52页
    1.4 实验结果第52-58页
        1.4.1 trp BA和trpA基因的PCR扩增及相关重组质粒构建第52页
        1.4.2 基因序列测定第52页
        1.4.3 SDS-PAGE蛋白电泳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第52-53页
        1.4.4 反应温度对酶活影响第53页
        1.4.5 pH对酶活影响第53-54页
        1.4.6 底物浓度对酶活影响第54-55页
        1.4.7 酶促反应进程第55-56页
        1.4.8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第56-58页
    1.5 结论与讨论第58-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第三章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色氨酸合成酶酶法合成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第62-86页
    第一节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色氨酸合成酶酶法合成L-色氨酸第62-73页
        1.1 引言第62-63页
        1.2 实验部分第63页
            1.2.1 菌体培养第63页
            1.2.2 酶法合成L-色氨酸及酶活测定第63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1.3.1 有机溶剂影响第63-65页
            1.3.2 有机溶剂体积分数影响第65页
            1.3.3 反应温度影响第65-66页
            1.3.4 水相pH影响第66页
            1.3.5 底物摩尔比对酶活影响第66-68页
            1.3.6 底物浓度对酶活影响第68页
            1.3.7 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影响第68-69页
            1.3.8 酶添加量对反应速率影响第69-70页
            1.3.9 酶促反应进程第70-72页
        1.4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二节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色氨酸合成酶酶法合成2-甲基-L-色氨酸第74-84页
        1.1 引言第74-75页
        1.2 实验部分第75页
            1.2.1 菌体培养第75页
            1.2.2 酶法合成L-2-甲基色氨酸及酶活测定第75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75-84页
            1.3.1 有机溶剂影响第75-76页
            1.3.2 有机溶剂体积分数影响第76-78页
            1.3.3 反应温度和pH影响第78-79页
            1.3.4 底物浓度对酶活影响第79-80页
            1.3.5 表面活性剂对酶影响第80-82页
            1.3.6 金属离子对酶活影响第82页
            1.3.7 酶促反应进程第82-84页
        1.4 结论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四章 多羟基化合物对色氨酸合成酶催化活性影响及其动力学研究第86-95页
    1.1 引言第86页
    1.2 材料与方法第86-87页
        1.2.1 试剂与仪器第86-87页
        1.2.2 菌体培养第87页
        1.2.3 酶法合成L-色氨酸及酶活测定第87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1.3.1 多羟基化合物对色氨酸合成酶活性影响第87-88页
        1.3.2 反应温度和pH对酶活影响第88-90页
        1.3.3 底物浓度对酶活影响第90页
        1.3.4 酶促反应进程第90-91页
        1.3.5 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测定第91-92页
    1.4 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第五章 色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L-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第95-109页
    1.1 引言第95-96页
    1.2 材料与方法第96-98页
        1.2.1 试剂与仪器第96-97页
        1.2.2 菌体培养第97页
        1.2.3 色氨酸合成酶底物特异性测定第97页
        1.2.4 酶促反应条件优化第97页
        1.2.5 酶活力测定第97-98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98-106页
        1.3.1 色氨酸合成酶底物特异性第98页
        1.3.2 pH对酶活性影响第98-99页
        1.3.3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第99-100页
        1.3.4 底物摩尔比对反应影响第100-101页
        1.3.5 底物浓度对反应影响第101页
        1.3.6 反应时间进程第101-103页
        1.3.7 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制备第103-106页
    1.4 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六章 N-乙酰鸟氨酸脱乙酰酶拆分N-乙酰-D,L-氨基酸第109-117页
    1.1 引言第109页
    1.2 材料与方法第109-110页
        1.2.1 实验材料第109-110页
        1.2.2 实验方法第110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110-115页
        1.3.1 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第110-111页
        1.3.2 温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第111页
        1.3.3 表面活性剂对酶促反应影响第111-112页
        1.3.4 金属离子对酶促反应影响第112页
        1.3.5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第112-114页
        1.3.6 酶促反应时间动态变化第114-115页
    1.4 结论第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18页
    主要结论第117页
    前景展望第117-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第118-120页
附图1 L-色氨酸~1H-NMR(500MHz,D_2O)第120-121页
附图2 L-色氨酸质谱图第121-122页
附图3 L-胱氨酸~1H-NMR(500MHz,D20)第122-123页
附图4 L-胱氨酸质谱图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流作用下紧密纺纱线的成形机理及结构研究
下一篇:依赖p53的基因Rap2a在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