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不同野生型拟南芥根系向水性的差异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引言第12页
    2 根系向水性及其研究进展第12-17页
        2.1 根系研究概况第12-14页
        2.2 向水性及其研究进展第14-17页
            2.2.1 向水性定义及其与向重力性的关系第14-15页
            2.2.2 根系向水性研究方法的建立第15-16页
            2.2.3 根系向水性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第16-17页
    3 根系响应根际环境的生理过程及相关作用蛋白第17-20页
        3.1 根系响应根际环境的生理过程第18-20页
            3.1.1 根系的泌酸过程第18-19页
            3.1.2 根系的泌氧过程第19-20页
        3.2 与根系质子分泌调控过程相关的蛋白第20页
    4 研究目的意义第20-22页
    5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22-23页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拟南芥的向水性筛选第23-37页
    1 引言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2.1 材料第23-24页
            2.1.1 野生型材料的来源及地理分布第24页
            2.1.2 突变体材料的来源第24页
        2.2 方法第24-28页
            2.2.1 培养基的配制第24-26页
            2.2.2 向水性诱导系统的制备第26页
            2.2.3 拟南芥幼苗根系向水性的诱导第26-27页
            2.2.4 统计分析第27-28页
    3 结果第28-34页
        3.1 不同野生型拟南芥根系向水性的初步筛选第28-30页
        3.2 不同野生型拟南芥根系向水性的进一步筛选第30-31页
        3.3 不同拟南芥突变体根系向水性验证第31-33页
        3.4 筛选出的野生型拟南芥与向水性突变体的比较第33-34页
    4 向水性突变体的初步遗传分析第34-36页
        4.1 材料第34页
        4.2 方法第34-35页
        4.3 结果第35-36页
    5 讨论与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拟南芥根系非损伤测定分析第37-45页
    1 引言第37-38页
    2 材料第38-39页
        2.1 植物材料第38页
        2.2 电极材料第38-39页
    3 方法第39-40页
        3.1 电极的标准液校正第39页
        3.2 向水性差异拟南芥根部H~+、CA~(2+)、H_2O_2离子/分子流的测定第39-40页
        3.3 数据处理第40页
    4 结果第40-43页
        4.1 向水性差异拟南芥根部H~+离子流的测定第40-41页
        4.2 向水性差异拟南芥根部CA~(2+)离子流的测定第41-42页
        4.3 向水性差异拟南芥根部H_2O_2分子流的测定第42-43页
    5 讨论与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拟南芥根系转录组测序分析第45-57页
    1 引言第45页
    2 材料第45-46页
    3 方法第46-47页
        3.1 总RNA提取第46-47页
        3.2 文库构建第47页
        3.3 高通量测序第47页
        3.4 数据处理第47页
    4 结果第47-55页
        4.1 测序质量评估第48-50页
        4.2 基因表达注释第50-51页
        4.3 组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51-53页
        4.4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3-55页
    5 讨论与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AtML1、AtCER6和MtML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霸王ABCG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逆境响应过程中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