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11页 | 
| 1.1 问题意识 | 第6-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9页 |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 1.4 达致的成果 | 第9-11页 | 
| 第2章 新山华人文化与原乡渊源 | 第11-14页 | 
| 2.1 柔佛王朝与新山开埠 | 第11页 | 
| 2.2 新山华人的移殖 | 第11-12页 | 
| 2.3 新山华人文化的传承 | 第12-14页 | 
| 第3章 新山华人文化(一校)、(一庙)百年的历程 | 第14-27页 | 
| 3.1 宽柔学村:新山华人文化(教育)的百年历程 | 第14-15页 | 
| 3.2 1913 年创立的宽柔学校 | 第15-17页 | 
| 3.3 全国第一间独立中学的宽柔中学 | 第17-18页 | 
| 3.4 独立后批准建立的宽柔中学古来第二分校 | 第18-20页 | 
| 3.5 全国第一所华文大专院校的南方大学院 | 第20-22页 | 
| 3.6 新山华人文化(一庙)的百年历程:柔佛古庙众神出游庙会 | 第22-23页 | 
| 3.7 柔佛立庙立于何时的争论 | 第23-24页 | 
| 3.8 柔佛古庙众神出游庙会与潮汕庙会的渊源 | 第24-27页 | 
| 第4章 文化品牌与文化节场:新山华人文化的突出表现 | 第27-33页 | 
| 4.1 传统文化的创造:第一位华人国家文化人及廿四节令鼓的创立 | 第27-29页 | 
| 4.2 节庆文化的改造:中秋园游会的缘起及万盏华灯庆中秋的推行 | 第29-30页 | 
| 4.3 传承文化: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创立 | 第30-31页 | 
| 4.4 文化节场:设立新山陈旭年文化街 | 第31-33页 | 
| 第5章 新山华人文化传衍的无形纽带所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第33-42页 | 
| 5.1 新山华人文化传衍的无形纽带 | 第33-36页 | 
| 5.2 新山华人文化面临的问题 | 第36-39页 | 
| 5.3 新山华人文化的前景展望 | 第39-42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