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PPR蛋白基因CISC的表达与功能分析

缩略词表第4-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1 水稻叶色突变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1.1 水稻叶色突变概述第12页
        1.1.2 水稻叶色突变的发生机制第12页
        1.1.3 水稻叶色突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植物中的PPR蛋白第13-21页
        1.2.1 PPR家族的进化第13-14页
            1.2.1.1 真核生物的进化中PPR基序可能由TPR演变而来第13页
            1.2.1.2 陆生植物中的PPR家族第13-14页
            1.2.1.3 PPR蛋白与细胞器基因组的共进化第14页
        1.2.2 PPR蛋白对植物生理的影响第14-15页
        1.2.3 PPR蛋白的分子功能第15-20页
            1.2.3.1 P类PPR蛋白促进特异RNA的稳定并确定RNA末端的位置第15-17页
            1.2.3.2 P类PPR蛋白促进或抑制特异mRNAs的翻译第17-18页
            1.2.3.3 P类PPR蛋白促进植物线粒体的RNA裂解第18-19页
            1.2.3.4 PLS类PPR蛋白通常在RNA编辑中作为位点特异性因子第19页
            1.2.3.5 PPR蛋白促进线粒体和叶绿体Ⅱ型内含子的剪接第19-20页
            1.2.3.6 不依赖RNA结合活性的PPR基序功能第20页
        1.2.4 PPR蛋白与RNA的识别和结合第20-21页
    1.3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RNA聚合酶第21-22页
        1.3.1 质体编码的RNA聚合酶第21页
        1.3.2 核编码的RNA聚合酶第21-22页
        1.3.3 其它RNA聚合酶第22页
    1.4 RNA编辑第22-26页
        1.4.1 线粒体转录本的RNA编辑第22-24页
        1.4.2 叶绿体转录本的RNA编辑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1 材料第26页
        2.1.1 菌株和质粒载体第26页
        2.1.2 植物材料第26页
        2.1.3 其它试剂第26页
    2.2 方法第26-30页
        2.2.1 CISC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26页
        2.2.2 CISC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6-27页
            2.2.2.1 常温和低温下苗期CISC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6-27页
            2.2.2.2 常温下孕穗期CISC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7页
        2.2.3 相关质体基因的表达分析第27页
        2.2.4 RNA编辑位点分析第27-28页
        2.2.5 CISC基因8bp缺失序列分析第28-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38页
    3.1 CISC蛋白定位在叶绿体第30页
    3.2 CISC的表达模式第30-33页
        3.2.1 常温和低温下苗期CISC的表达模式第30-32页
        3.2.2 常温下孕穗期CISC的表达模式第32-33页
    3.3 相关质体基因的表达第33-34页
    3.4 Dular中rpoB转录本的RNA编辑存在缺陷第34-36页
    3.5 CISC基因8bp缺失序列分析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4.1 CISC参与早期叶绿体发育第38页
    4.2 CISC基因等位缺失可能使水稻对低温更敏感第38页
    4.3 Dular与其它白化突变体的比较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9页
附录第49-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鲍鱼脏器油脂的提取研究
下一篇:诱导子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中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研究